ID: 2293201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6单元14变形记课件(共43张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3956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教师,答案,练习,PPT,43张
    第六单元 14 课后巩固 能力提升 一、课后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卡夫卡的创作个性和文学世界可以从他的成长过程中找到背景。从小到大的压抑的环境造就了他内敛、封闭、羞怯甚至_____的性格,而且还内心_____,容易受到伤害,对外部世界总是持有一种戒心。他在去世前的一两年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地洞》,小说的奇特的叙事者“我”是一个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地洞的小动物,但这个小动物却对自己的生存处境充满了隐忧、警惕和恐惧。这个地洞的处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现代人处境的象征性_____,意味着生存在世界中,每个人都可能_____,它的寓意是深刻的。这个小动物在地洞中的生活也可以看成作者一种自我确认的形式,借此,卡夫卡也揭示了一种作家生存的特有的方式,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内心的生活,回到一种经验的生活和想象的生活。卡夫卡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地窖一样的处境中沉思冥想的内心写作方式。这是一种喧嚣动荡的外部世界生活构成了巨大反差的内在生活,衡量它的尺度不是内在体验和思索的深度,而是生活经历的广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软弱  敏感  意蕴  在所难免 B.懦弱  敏感  写照  在劫难逃 C.懦弱  自卑  意蕴  在所难免 D.软弱  自卑  写照  在劫难逃 【答案】 B 【解析】 第一处,软弱:不坚强。懦弱:软弱,不坚强。二者都有不坚强的意思,但懦弱是指自己的内心很脆弱,受不得半点委屈,软弱是外力施加所表现的行为。文中是指卡夫卡性格的不坚强,应用“懦弱”。第二处,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自卑: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文中是指卡夫卡内心对外界的感受比较敏锐,应用“敏感”。第三处,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写照:对事物的描写刻画。文中强调的是对现代人处境的象征性的描写刻画,应用“写照”。第四处,在所难免: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文中指现代人受到自身处境的影响,难以避免,应用“在劫难逃”。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B.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林庚《说“木叶”》) C.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苦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鲁迅《祝福》) D.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答案】 A 【解析】 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的处境”比喻为“地窖”。A项将“1848年革命”比作“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是作者的想象。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祥林嫂和“安分耐苦的人”都是人,是类比,不是比喻。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中将鱼儿赋予人的思想,是拟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示例:这是一种与喧嚣动荡的外部世界生活构成了巨大反差的内在生活,衡量它的尺度不是生活经历的广度,而是内在体验和思索的深度。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