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11 课后巩固 能力提升 一、课后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晤(见面) 察吾衷(内心) 抑汝能之乎(还是) B.语云(说) 吾至爱汝(极)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只是) C.竟书(写完) 当哭相和也(应和) 使之肖我(像) D.一恸(痛哭) 不能禁(禁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重) 【答案】 D 【解析】 禁:经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瓜分之日可以 B.渔人甚异之 C.汝幸而偶 D.当尽吾意为幸 【答案】 B 【解析】 例句与B项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名词作状语,像瓜一样。C项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衫,青色的衣衫。在唐代,品级较低的文官的衣服是青色的。 B.太上,就是“清静至极”的“道”,“太上”是“道”的意思(别名)。这是后人尊敬老子的供奉之号。古代社会将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的父亲也称作“太上皇”。 C.望日,指月亮最圆的那一天,特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望日的第二天,也就是农历每月十六日称为“既望”。 D.辛未,中国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8年称“辛未年”。 【答案】 C 【解析】———特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错,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也可以是十六日或十七日;“也就是农历每月十六日称为‘既望’”错,既望是望日的第二天,但不一定是农历每月十六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沙井早就是声名鹊起的蚝乡,这里每天都熙熙攘攘,蚝的养殖、加工、交易……蚝肉蚝油改写了内地的饮食文化。多少年里,宝安那涛涌般的商业气象,正是从这一条条窄巷里氤氲升腾的。 这是一个异质多元的区域,原来只有两万人的沙井,已有了七八十万的外来人。他们是繁花的叶片,是森林最初的草木。从街巷出来,很容易就进入了宽阔的大道,两旁是密集的工业区,众多知名企业都在这片区域内,优质项目也纷至沓来。近4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宝安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业高地和高端制造高地,这个高地在大湾区经济战略布局中极其重要。 我的眼前出现了奔涌的珠江。常听到“大潮起珠江”,现在这条具有象征意义的河流,要让宝安与大海对接。离入海口不远,伴着浑博的大江,是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与空中铁路,再加上分分钟起降的机场跑道,真就构成了多维的效果图:融汇与畅达。这是深圳海陆空铁交通最发达的区域,海洋经济与空港经济优势并举。 现在,深圳机场的新候机楼正在亮翅,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又悄然跃起。我乘观景电梯上到一个制高点,无比宏大的主体建筑及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中。时代的画匠,正在续写着深圳气魄和深圳速度。有了会展中心连带的片区发展,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区第八、工业居百强区第六、创新居百强区第二的宝安,怎能不以领跑的姿态,开始一次新的飞跃? 4.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声名鹊起 B.熙熙攘攘 C.川流不息 D.融汇 【答案】 A 【解析】 A项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与前面的“早就是”相矛盾,使用不符合语境。B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此处修饰“沙井”的热闹,使用符合语境。C项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此处修饰“高速公路与空中铁路”,使用符合语境。D项融汇:融合汇聚。此处强调珠江是“深圳海陆空铁交通最发达的区域,海洋经济与空港经济优势并举”的地方,使用符合语境。 5.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B.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林觉民《与妻书》) 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