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课后巩固 能力提升 一、课后巩固 1.《红楼梦》原名_____,该书以_____、_____、_____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答案】 《石头记》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贾 王 史 薛 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_____,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最后落了个“_____,_____”的悲剧下场。 【答案】 王煕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3.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___、懦弱的_____、精明的_____、孤僻的_____,取“原应叹息”之意。 【答案】 元春 迎春 探春 惜春 4.下列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_____ (2)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_____ (3)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_____ 【答案】 林黛玉和薛宝钗 香菱 王煕凤 (2024·河南洛阳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红楼梦》的文本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实在是一个独创,各种叙事要素运用自如、完美交融。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自始至终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十分细致逼真地反映了一个封建家族(主要是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全部历史。小说反映这个家族衰亡史的细致和逼真程度都达到了空前水平,整个《红楼梦》犹如一幅反映日常生活的巨幅画卷,正如曹雪芹所表白的,《红楼梦》故事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都是如实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如婚丧嫁娶、生日饮宴、题赠送礼、穿衣吃饭、延医看病、种树养花、打看戏、斗嘴取笑等,小说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描写到了抛尽一切夸饰的地步。 但我们又不得不佩服《红楼梦》在现实主义描写的基础上,将所谓人生悲剧、家庭悲剧以及爱情婚姻悲剧、女子的悲剧等这些现实层面的内容,设置在一个带有神话原型意味的下凡历劫母题的叙事框架中。表面看这一叙事框架也许只使小说增添了些许神秘虚幻色彩,然而正是这些令人费解的神秘虚幻色彩,促使小说蕴含了更加深广的思想意蕴,使其在更高层面表现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终极关照。其主题意蕴的深度与广度,就不仅仅是一般小说依靠现实主义描写手法所能企及的,从而使《红楼梦》的叙事策略与弗莱所谓“圣典或其他模式下类似启示录的作品”以及门德尔松等所谓百科全书式叙事的某些叙事元素若合符契。 《红楼梦》中的神话原型与现实人生主要是通过下凡历劫母题实现完美对接的,并且“顽石补天”“木石前盟”“太虚幻境”三大神话相互交织渗透,从而使《红楼梦》的神话原型蕴含了非常深刻的现实和人类生命主题。 其一,“顽石补天”神话追问人生本源。“顽石补天”神话是《红楼梦》下凡历劫故事的基本框架。顽石因无材补天通了灵性,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恳请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赏府来享受一番,在经历了一番世态炎凉,人生悲剧后又复归青埂峰下。《红楼梦》对这一故事描写得朦胧、虚幻,给人以时空上的洪荒感和无限感。仿佛这一故事是从深邃苍茫,悠远绵长的历史隧道中走来,从远古的人类文明史走来,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令人深思猛省、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而具有了纵深的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内涵。《红楼梦》这一故事表现出作者“所关心的不是世俗的生活,而是人类灵魂的去向,精神的有无”(魏崇新《(红楼梦)的三个世界》),关注的是人类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的深刻问题。 其二,“木石前盟”神话思考人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