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202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8单元16阿房宫赋课件(共63张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35887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教师,答案,练习,PPT,63张
    (课件网) 第八单元 责任与担当 16 阿房宫赋 *六国论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赋”与“论”的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两篇文章。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这两篇文章的观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会辩证分析。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感悟两位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罪恶,提高认识历史、反思历史的能力。 阿房宫赋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知人论世 改革弊政、成绩卓著的诗人———杜牧 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世称“小杜”,官至中书舍人。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后世也称“杜樊川”。 成就:诗歌成就最高,语言流畅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作品: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代表作有《山行》《清明》《泊秦淮》等,散文代表作有《阿房宫赋》等。 ?背景回眸 过秦警唐,借古讽今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工程浩大,到秦亡时尚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蕃、南诏等纷纷进犯,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强敌,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杜牧愤慨而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文学常识 赋 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始创于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代的特别体制———汉赋。它以铺陈风物为主,文采华丽,句式整齐(多以四言、六言为主)。它像诗,讲究韵节,求押韵;像散文,在写法上不要求与诗一般精练,讲究铺陈。自汉后,赋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一步散文化。接近于骈文的为“骈赋”“律赋”,接近于散文的为“文赋”。著名的赋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等。 赋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铺陈描写:做大量铺垫、伏笔,用以说明最终观点。②夸张渲染: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③骈散结合:句式错落有致。④音律和谐:读之朗朗上口。 ?整体感知 1.初读印象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些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答案】 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富。 ?[内容概括] [内容概括] 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 2.文脉梳理 阅读课文:依据提取的信息完成下图 ①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②一:统一,数词用作动词。 ③兀(wù):光秃。这里形容山上的树木已被砍伐殆尽。 ④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⑤覆压:覆盖。此句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 ⑥隔离天日:遮蔽天日。形容宫殿楼阁极其高大。 ⑦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往西。 ⑧走:通达。 ⑨二川:指渭水和樊川。 ⑩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水流缓慢的样子。 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 缦(màn):萦绕。 回:曲折。 檐牙:屋檐翘出如牙齿的部分。 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起伏而建。 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