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八单元 责任与担当 16 *六国论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知人论世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 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成就: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著有《嘉祐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背景回眸 借六国旧事,批赂敌求安 北宋建国以后,统治者鉴于前朝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的教训,采用中央专制集权的政策,集军权、财权、人权于中央,将帅无权且经常轮换,军队十分虚弱。此时,北宋统治者屡屡屈服于北部辽和西北部西夏的侵略势力,一味议和妥协,以每年送给侵略者银、绢、茶等财物为条件,求得暂时的和平。 苏洵正是针对北宋统治者屈辱于辽和西夏、赂敌求安的行为,借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故事,写下《六国论》,批评北宋对外政策的不当,希望当政者改弦更张,重用人才,维护自己的政权。 ?文学常识 文章合为时而著———论 “论”是古代论说文体中的一种,以议论为主,析理透辟。目的是关注现实,“补察时政”,有益于国家治理。“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用于发表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鉴。本文即史论。 ?整体感知 1.初读印象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的? 【答案】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它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引起人们的思考。 ?[内容概括] [内容概括] 本文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但作者并非为论史而论史,而是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借古讽今,批评北宋王朝对辽、西夏的军事袭扰采取以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劝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为“积威之所劫”,奋起御侮以维护统治。 2.文脉梳理 阅读课文:依据提取的信息完成下图。 ①兵:兵器。 ②弊:弊病。 ③赂秦:以财物赠予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赂,赠送财物。 ④或曰:有人说。或,不定代词。 ⑤互丧:相继灭亡。 ⑥率:全都,一概。 ⑦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⑧完: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 ⑨以:用,凭。 ⑩其实:古今异义词。它的实际数目。 大欲:最想要。 固:本来。 厥:相当于“其”。 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暴(pù):同“曝”。暴露,冒着。 举:全部,都。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厌:同“餍”,满足。 弥、愈:更加。 ?夯实基础 1.字音识记 mí jiè lù dài jué yǔ jì pù 2.通假字 (1)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_____ (4)暴霜露_____ “厌”同“餍”,满足 “当”同“倘”,如果 “无”同“毋”,不要 “暴”同“曝”,冒着、暴露 它实际上。 祖辈、父辈。 智谋和力量。 4.文言句式 (1)赵尝五战于秦_____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____ (3)洎牧以谗诛_____ (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_____ 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5.一词多义 (1)实词 〈1〉非 不是 没 对待 比较 看 适宜、得当 得到 必须,应该 很,太 停止 已经 罢了 因为 来 因为 用 凭借 相当于“而”,表修饰 相当于“而”,表并列 来,连词,表目的 在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 名词用作动词,侍奉 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课堂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