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2634

15.2 《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83177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3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纵观历史,古代任何一个王朝到了中期,往往会 出现土地兼并、阶级固化等现象,朝廷收不到税,导 致国库空虚,王朝迅速衰落,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改 革,也就是古代说的“变法”,但变法往往伴随的着 极大的风险。今天的这篇文章还要从王安石变法说 起…… 答司馬谏议書 王 安 石 作者及知识补充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改革家。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 又称王文公。 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 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为人 刚正,意志坚强,议事敢于坚持己见,不随声附和。他身居 宰相高位,仍清廉自守。就连他的政敌司马光,也不得不承 认王安石道德品行高。因其极为固执,不允许任何人反对他, 人称“拗相公”。 司马光 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历仕仁宗、 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 编纂了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 王安石变法,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自熙 宁二年开始,至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 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 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 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 (《与王介甫书》),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 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回信(《答司马谏议书》),对司 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 坚持变法的决心。是一篇非常著名的驳论名篇。 王安石变法 背景 解 题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答司馬諫議 “司马”:即司马光 “谏议”: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 谏院中设谏官和御史,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 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 書 “书”:文体名,书信。 “答司马谏议书”: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窃:私下 以 为 :认为 游处:同游共处 操 :持,使用 术:方法,主张,这里指政治主张 强聒:勉强唠叨,这里指勉强解释 见察:见:表被动,察:明辨、了解 略 :简略 辨:同“辩”,分辩,辩解 视遇:看待,对待 反覆:指书信往返 卤莽:粗疏草率,“卤”同“鲁” 具:详细 所以:这里指我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 冀:希望 见恕:“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 么样,可翻译为宽恕我 自主学习: 疏通第一段文意 某启:昨日蒙教( 承 蒙 指 教 ) ,窃以为与君实游 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 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 察,故略上报,不复——— 自 辨 。//重念蒙君实视 遇 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 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 恕也 。 翻译:———我很荣幸您能打开此 信 : 昨天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您同 游共处互相友好(交往深厚密切)的日 子很久了,可是在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 分歧,这是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不同的 缘故吧。虽然想要勉强解释几句,最终 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 地回复您,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 后 来又考虑到承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 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马虎草率, 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 希望您看后或许能宽恕(原谅、谅解) 我吧 。 某启(打开):昨日蒙 教(承蒙指教),窃以为与 君实游处相(互相)好之日 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 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 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 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 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