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 会写“醋、饺”等字,会写“热情、风筝”等词语。 2.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 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第1课时 作者简介 饺 摊 筝 宵 彼 眨 贺 轿 贩 骆 驼 燃 戚 醋 拌 铺 _____店铺 ____铺张 pū pù 正 _____正月 _____正常 zhèng zhēng ·虽然店铺(pù)的收入可观,但我们也不能铺(pū)张浪费。 ·正(zhèng)常情况下,这种花是在正(zhēng)月开放的。 观 _____白云观 _____景观 guān guàn 看 _____看见 _____看守 kān kàn ·北京市的白云观(guàn)是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guān)。 ·这个看(kān)守山林的老人看(kàn)见山上着火了。 眨(眨眼) 泛(泛舟) 宵(元宵) 霄(云霄) 贩(贩卖) 贬(贬低) 醋(陈醋) 酸(酸味) 饺(饺子) 校(学校) 拌(搅拌) 伴(陪伴) 高醋 饺子 风筝 眨眼 通宵 燃放 亲戚 小贩 彼此 贺年 轿车 骆驼 热情 鞭炮 间断 截然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摆摊儿 杂拌儿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 【零七八碎儿】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美其名曰】给它取一个好的名称叫作……。多指用一个好的名义来掩饰事情的真相。 【万不得已】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造句:不到万不得已,他从不向别人求助。 【守岁】在农历除夕晚上不睡觉,直到天亮。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造句:我们俩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很清楚。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悬灯结彩】悬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造句:他的想法独出心裁,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残灯末庙】 指春节快要结束了。残灯,快要熄灭的灯。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充足——— 热闹——— 间断——— 娴熟——— 高潮——— 淘——— 短缺 冷清 生疏 低谷 连绵的小雨连续下了一个星期,一天也没间断过。 连续 乖巧 规矩——— 预备——— 充足——— 热闹——— 娴熟——— 照常——— 各式各样——— 截然不同——— 规则 准备 喧闹 充裕 听说地坛公园的庙会很(热闹 喧闹),明天我也要去看看。 熟练 照旧 各形各色 迥然不同 √ “各~各~”式:各形各色 各式各样 各种各样 各色各样 各行各业 各家各户 “有~有~”式:有声有光 有声有色 有模有样 有胆有识 有勇有谋 有说有笑 有钱有势 有棱有角 有理有据 有条有理 有血有肉 有情有义 有头有脑 有始有终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整体感知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7) 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写过年时热闹的情景。 第二部分(8-13) 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第三部分(14) 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腊月初旬 腊八 除夕 小年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提示: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时间之长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堪称之最。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热闹 忙碌 喜庆 团圆 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