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3913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6788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湖北省,学期,答案,试卷,地理,考试
  • cover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一、单选题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东线”管道已建成投产,中国境内从黑河市入境,经东北时在大庆建有地下储气库,最终到达上海。目前“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也正在规划建设中。下图为两条天然气管道线路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西伯利亚力量2号”相比,“西伯利亚力量东线”对我国的意义( ) A.满足能源消费需求 B.提升用气安全 C.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D.保护生态环境 2.大庆建设地下储气库的有利条件( ) ①配套设施完善 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专业人才储备 ④地质条件复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在陕西省GDP排名第二。地处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南部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当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工程,但也引发了农林矛盾。为此,当地政府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各级沟道中修建淤地坝,开发了拦泥淤成的坝地,缓解了农林矛盾。下图为淤地坝修建前后沟道纵剖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淤地坝在改善农耕条件方面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水保肥,连片耕作 B.涵养水源,增加降水 C.拦泥减蚀,保护生态 D.保持水土,防御洪灾 4.近年来,榆林市完善淤地坝蓄水设施,主要是为了( ) A.增加水域面积,发展淡水养殖业 B.营造滨水景观,扩大旅游业规模 C.蓄积雨水径流,保障农田的灌溉 D.抬高地下水位,有效利用水资源 5.在榆林市,淤地坝的发展潜力巨大,主要原因是该市( ) A.植被稀疏,石质山地少 B.降水丰富,产泥沙量大 C.黄土深厚,修建难度小 D.沟壑众多,耕地需求大 产业反向转移是指产业发展热点区域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长三角地区创新禀赋优越,是我国智能设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2014年,安徽合肥、芜湖、马鞍山及浙江部分城市成为智能设备制造业热点城市。此后十年来,长三角地区智能设备制造业出现反向转移趋势,上海成为热点城市,安徽热点城市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14年,安徽部分城市成为智能设备制造业热点城市,主要得益于( ) A.技术积累好 B.当地市场广阔 C.生产成本低 D.基础设施完善 7.长三角地区智能设备制造业出现反向转移趋势,主要是因为( ) ①安徽劳动力数量减少②安徽比较优势下降③上海人才集聚突出④上海互联网发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为提高安徽省在智能设备制造业中的地位,最应( ) ①建立产业联盟 ②提高物流时效 ③加大政策优惠 ④提升创新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是将特定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设计,推动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实现我国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在国家确定的69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有38座。图为我国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资源—旅游效应组合评价矩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 ) A.①区域的城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旅游收入较高 B.②区域的城市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海陆交通便利 C.③区域的城市优质旅游资源少,距离发达地区较远 D.④区域城市所属省区多风暴潮灾害,影响旅游安全 10.据图推测( ) ①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旅游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②旅游业将发展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导产业 ③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相互促进 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解决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黄河流域作为国家生态脆弱典型区,近几十年来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之间博弈不断升级。流域内“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