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小马过河的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科学精神】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分析问题。 【公共参与】通过明确认识来源于实践,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 认识与实践 第一幕 1.认识的含义 一、认识与实践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人(动物没有) 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性质:积极的(不是被动的) 注意:①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有对错之分。 ②区别: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 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红红的 圆圆的 甜甜的 脆脆的 水果 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 有利于溶解硫元素,使皮肤润滑柔嫩 苹果树是一种落叶乔木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2.认识的阶段 一、认识与实践 (1)感性认识 ①含义: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②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通过各种感官对事物的表面的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 知觉:将各种感觉加以综合,形成反映该事物各方面特性的整体的感性形象。 表象:大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对事物形象的再现。 2.认识的阶段 一、认识与实践 (2)理性认识 ①含义: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②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共性的概括和反映 判断: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或断定。 推理:是从已有的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新的判断的反映形式。 感觉 知觉 根据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规律 是不是苹果?是什么样的苹果? 用语言概括出苹果的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 当苹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 表象 概念 推理 01 02 03 04 05 对苹果的整体认识(又红又甜又圆的苹果) 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等 06 判断 2.认识的阶段 一、认识与实践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发展、深化 依赖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 认识 理性 认识 【注意】 1.既没有纯粹感性的认识,也没有纯粹理性的认识,二者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感性认识中有理性,理性认识中有感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理性认识不一定都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3.认识的根本任务: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内涵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地位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归纳总结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请结合以下诗句思考,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