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4652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5.1社会历史的本质 教学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686350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中,历史,PPT,27张,教学课件,本质
  • cover
(课件网) ★思考:这个故事里是什么引发了部落生活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对部落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又产生了哪些连锁反应? 传说古代有个部落,原本靠狩猎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有一天,一个聪明的族人发现被雨水冲倒的谷穗落地后能长出新庄稼,从此部落开始尝试农耕,生活逐渐富足起来,人口也增多了,还形成了新的分工。从狩猎到农耕,这一转变看似偶然,却彻底改变了部落命运。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科学精神】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 【公共参与】立足基本国情,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幕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的重要性)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劳动创造出了吃、穿、住、用、行等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工具;精神财富。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的实践 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 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精神文化领域 人类社会的 基本结构 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文化结构 构成 形成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二幕 温故知新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用来 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提示: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表现为 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思考: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判断:下列分别属于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1.自然地理环境 2.马克思主义 3.内卷、躺平的想法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劳动者 6.中国梦 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课堂巩固 判断:下列分别属于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类 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区 别 研究对象 地位 作用 联系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二者的关系问题 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者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