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中考历史预热模拟卷 【湖南专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 ) A.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 B.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 C.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 D.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 2.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施了“推恩令”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统一铸造五铢钱 3.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 A.《兰亭集序》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4.蓬莱戚继光纪念馆现有戚家刀、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图等文物50多件,珍贵文献影印图80多份,原比例仿制战车、狼筅等各类展品200多件。其所承载的反侵略战争( ) A.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B.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C.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 D.促使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5.韦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图所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 A.救亡图存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6.“……方略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用,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道路。”材料评价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7.下面年代尺梳理的是某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其代表性文明成果是( ) A.司母戊鼎 B.金字塔 C.楔形文字 D.种姓制度 8.拜占庭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下列属于拜占庭帝国“文治”成就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宅地法》 9.牛顿曾谦虚地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块美丽的石子。至于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呢!”下列成就属于牛顿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的是( ) A.提出“原子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提出进化论的观点 10.下面的时间轴展示了( ) A.美苏战时同盟的缔结 B.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C.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1.下列关于古代湖南的文化成就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贾谊,西汉初期文学家,他的《九歌》《吊屈原赋》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B.何绍基,明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很高,独创悬臂回腕执笔 C.周敦颐,北宋道州人,他的理学思想是湖湘学派的形成的思想渊源 D.王夫之,永州人,他强调实践第一,坚持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12.新中国的湘籍建国元勋中,被誉为“人民公仆”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D.刘少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黄河承载着文明,是国家与文化精神的象征。然而,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3000年以来,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约1500次,较大的河道更改有二三十次,其中有6次重大改道。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春秋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的诸侯国开始修筑堤防。北宋时期治河仍以筑堤、堵口和开引河等为主导思想。然而,黄河挟带的泥沙太多,难见成效。明清又收紧河道,利用水流冲刷沉积泥沙,以清淤防洪,但堤防容易溃决。2001年竣工的小浪底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