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5297

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共39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5-1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65634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哲学,必修,统编,思想政治,运动
  • cover
(课件网) 知识框架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第2课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认识论 第4课 认识、实践、真理 唯物辩证法 第3课 联系、发展、矛盾 社会历史观 第5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 价值观、人生观 第6课 古希腊有位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对物体运动很感兴趣。他观察到石头下落比羽毛快,就觉得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这在当时被很多人认可。直到后来,伽利略对此产生怀疑,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实验,同时扔下大小不同的铁球,发现它们几乎同时落地。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运动的规律不是凭感觉,而是需要科学探究。那运动到底还有哪些隐藏的规律,怎么准确把握呢?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2 运动的规律性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一、规律是客观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把握运动的哲学概念,把握运动的规律性,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科学精神】明确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以及对改造客观世界的 不同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通过对规律的学习,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 【公共参与】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克服主观想象,重视精神的力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规律是客观的 第一幕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石器 原始社会 青铜器 奴隶社会 铁器 封建社会 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 机器人 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初可能只能理解简单的数字概念和基本运算,随着学习的深入,接触到代数、几何等更复杂的知识,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的数字运算转变为抽象的符号推理和空间想象。 人的思维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一、规律是客观的 2.运动的具体形态 机械运动、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概括和总结 【注意】 哲学上的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共性与个性) “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共性、一般、抽象 个性、特殊、具体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一、规律是客观的 【注意】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强调运动 探究思考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错误倾向:该观点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脱离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一、规律是客观的 →强调物质 机械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宏观物体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生产方式 承担者、 载体 探究思考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思考: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错误倾向:该观点陷入了唯心主义,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归纳总结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原理】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 ①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