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5406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12.1 杠杆 课件(内嵌2个视频)(47页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5757462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2.1
  • cover
杠杆 第1节 第十二章 简单的机械 (人教版)八年级 下 01 新课标要求+课标解读 02 学习目标 1. 知道杠杆的定义 2. 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3. 会画杠杆的力臂 4. 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掌握其计算的公式 5. 知道生活中的三类杠杆 03 课堂导入 这有没有科学依据啊? 03 课堂导入 这些东西你熟悉吗?他们有何特点? 03 课堂导入 03 课堂导入 他们都能受到力的作用、能绕某一点转动、是一根硬棒。 04 杠杆 1.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不变的点转动,那么这个硬棒叫做杠杆。“硬棒”和“能绕着固定点转动”是杠杆的两个关键特征。“硬”是指不考虑发生形变,是一种理想情况,杠杆是一种理想模型。理想模型是人们分析物理问题的基础。 相当于两个杠杆 固定点 F1 固定点 F1 F2 04 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如图): 支点:杠杆可以绕着转动的点O ;动力:使得杠杆转动的力F1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l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阻力臂:支点到阻力力的作用线l2 04 杠杆 ①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位置可能改变(如图)。 ②动力与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分别使杠杆向相反方向转动,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 ③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力臂为0。 五要素的特点 F1 F2 O1 O2 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O和动力F1、阻力F2的方向;如图所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从动力、阻力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或反方向)分别画虚线,即为动力、阻力的作用线,如图所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1”、“l2”,如图所示。 04 杠杆 F1 O F2 l1 l2 05 杠杆的平衡条件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匀速转动也是平衡(叫动态平衡)初中阶段杠杆只研究静止状态的平衡 思考一下:前面学习过,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如二力平衡状态)。 那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与二力平衡的情况是不同的,那么,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还有哪些呢? 05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思路: 杠杆支点两侧所受的动力、阻力,以及动力臂、阻力臂都会影响杠杆的平衡,所以应该找出这四个量之间的关系。 O F1 l1 l2 F2 保持右侧的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改变左侧的动力F1和动力臂l1; 保持左侧的动力F1和动力臂l1不变,改变右侧的阻力F2和阻力臂l2。 05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开始前需要进行杠杆的调平(和天平测量前的操作一样的):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螺母 平衡螺母 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的目的: 一是使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以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二是便于直接读出力臂。 实验过程: 05 杠杆的平衡条件 (1)给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各自钩码所受的重力的大小。 (2)把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记为动力F1,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记为阻力F2;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F2、l1、l2的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过程: 05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过程: (3)保持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改变动力F1,相应调节动力臂l1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把数据填入下表。 (4)保持动力F1和动力臂l1不变,改变阻力F2,相应调节阻力臂l2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把数据填入下表。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3 4 … 05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过程: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