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5413

15.2《答司马谏议书》任务式课件(共3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5115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梳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在书信中表达的观点态度。 3、品味语言艺术,体会作者坚持变法改革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的精神以及中国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 学习任务一、了解人物、背景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sù)水先生。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主持编纂了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王安石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多次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就司马光的来信做了答复,这就是《答司马谏议书》。 【评价】王安石当政,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称“国之栋梁”,神宗死后,司马光担任宰相。皇帝询问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司马光说:“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皇帝说“卿等皆君子也!” 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个人是政治上的“死敌”、生活中的“诤友”。他们一个主持改革,一个反对改革,政见上寸步不让,生活中彼此欣赏,如今神仙打架,火花四溅...... 司马光的来信 学习任务二、读课文,夯实文言基础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书”:文体名,书信。 “司马”:即司马光 “谏议”:是“谏议大夫”官职。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谏院中设谏官和御史,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 答司马谏议书 书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 “与……书” 对象 《与朱元思书》(吴均)《与妻书》林觉民 “报……书” 《报任安书》(司马迁) 复信 “上……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高官 “答……书”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苏武书》(李陵) 回信 如果你是司马光,读完王安石的回信,会被他说服吗?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持 敬辞,承蒙,蒙受 常常 同游共处,交往 谦辞,私下里。 方法,主张 判断 勉强 简单,简略 表被动 理解 同“辩”,分辩,辩解 古:书信往返 今:重复再三; 变化无常 原谅我;“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说话声嘈杂 古:敬辞,给您回信 今:向上级汇报 又考虑到 看待,对待 粗疏草率, “卤”同“鲁”,粗鲁。 或许 ……的原因 详细地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