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5 自相矛盾 统编 五年级下册 1. 认识“吾、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 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作者简介 韩非 (约前 280—前 233) 新郑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作品介绍 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韩非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很多寓言故事因具有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情节,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韩非子》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列子》《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一些作家在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寓言 吾辈 自愧弗如 逝者如斯夫 wú fú fú 弗:读 fú,不要读成 fó。 字词学习 矛 盾 誉 吾 相 _____相似 _____长相 xiàng xiāng 夫 _____ 逝者如斯夫 _____ 夫子 fú fū ◎他们虽然不是双胞胎,但长相(xiàng)却极为相(xiāng)似。 ◎孔夫(fū)子告诫我们“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要珍惜时间。 盾(矛盾) 质(质量) 誉(荣誉) 举(举重) 吾(吾辈) 告(告诉) 盾 质 这个( )牌( )量很差,只用刀砍了几下就裂了一道缝。 答案:盾 质 选字填空 感知课文 ◎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讲述了楚人卖矛和盾的故事。 ◎读完课文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第2课时 品读课文 ◎读读课文,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楚国有个卖盾又卖矛的人,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刺不破的。”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便无法回答了。无法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译文 ◎楚人卖的是什么? 矛和盾 ◎楚人是怎么叫卖的?他为什么这样叫卖? 卖盾时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卖矛时 这样叫卖是为了夸耀自己的盾和矛,吸引人们来购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讨论交流:面对围观者的反问,楚人为何“弗能应也”? 因为他过分夸大自己盾和矛的优点,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 ◎读了故事,你觉得楚人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诚信,自吹自擂,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 质疑问难 阅读方法 理解文言文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法 理解文言文的字词,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如理解“誉”字时,通过理解卖者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是在夸耀自己的盾,从而推断出“誉”是“称赞”的意思。 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后,还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