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5866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九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3371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九校,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已成为各行各业干事创业的衡量指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回头梳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源起流变,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集中力量办大事。 通常来讲,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为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是指人们开展的一切自觉自我活动。内在的意识与生命本身的碰撞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外化为各类关系结构形成的解放式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司法等活动。 真理是社会发展具有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规律。对标准的拿捏,存在主观性,为防止偏差,在现实中要强化客观规律的把握,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1977年“两个凡是”方针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为解决当时的实际困境,解放思想,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在结合当时研究的社会背景下,开展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大讨论,而作为思想上新的征程也由此开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理论作为一种工具,帮助人们预判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理论价值上是被无数事实验证过的,本身就是一个真理性的真理,其理论价值积极作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各成员的生存、发展有必然的推动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具体的内涵指向,体现在人、国家、社会的三维解构上。 马克思曾经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需要实践去检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不断验证真理服务于个人的过程,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人们在当下的生活实践中,置身于这一理念,受惠于它,并且也作用于它,换句话说,人是主体,也是客体。在国家层面,我国在历史上多次经历深重灾难,甚至几度面临亡党亡国,这些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取得胜利,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辉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国家层面上会越来越丰富充实。在社会层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适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对不同的群体发展,亦有着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在新时代,再次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富有意义的。在日常生活中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真正正服务于人的干事创业,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苏恒朝《再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二: 纵观现当代哲学理论,对官方和市民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1978年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发表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与美国第一个本土哲学———实用主义同在此列。虽然产生的国别不同,但两种思潮对国家时代精神贡献了强大的塑形力量。 虽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在1978年正式发表,但是这一命题蕴含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早已得到阐述。马克思在1845年就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实用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尔文进化论。实用主义认为主体会依环境的要求调试和反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