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时文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 押题练 2025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王曰:“主听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节选自《六韬·文韬》) 材料二: 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病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病,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 (节选自《韩非子·安危》) 材料三: 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毕、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之裂。优笑在前,贤材在后,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此若何?”管子对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比缀以度。罅本肇末,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国未安。”桓公曰:“安国若何?”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桓公曰:“诺。”遂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国既安矣,桓公曰:“国安矣,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小国诸侯有守御之备,则难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桓公曰:“善。” (节选自《国语·齐语》)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黑不超过三处。 拂耳A故小逆在B心而久C福在国D故甚病之人E利在忍痛F猛毅之君G以福拂耳。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留传,与《促织》“入其舍,则密室垂帘”的“垂”意思不相同。 B.逆,迎接,与《孔雀东南飞》“逆以煎我———的“逆”意思相同。 C.“参其国而伍其鄙”与《师说》“其可怪也欤”的“其”用法不相同。 D.“为之若何”与《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的“为”用法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王向太公询问君主应该如何倾听意见,太公认为不能轻率接受或粗暴拒绝,要像高山一样使人仰慕,像深渊一样使人莫测其深。 B.材料二由扁鹊通过用刀刺骨进行治病引申到君主通过接受忠言救国,认为这是实现长治久安和建立功名的关键。 C.庄公原本准备处死管仲,但在齐国使者的请求下,最终决定将其活着交给齐国使者,这表明庄公对管仲的才能有所认识。 D.等到管仲进入齐国时,他三次熏香沐浴,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向其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这表明桓公对管仲的重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 (2)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之裂。 5.请结合三则材料中的治国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