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5980

时文信息类文本高频考点 押题练 2025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907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时文,信息,文本,高频,考点,押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时文信息类文本高频考点 押题练 2025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横空出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到“刷爆”社交平台的人机共舞,艺术+科技迸发的蓬勃创造力,谱写了2025年春天激动人心的旋律。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有没有“爆款公式” 在科技浪潮和泼天流量面前,什么是戏剧和戏剧人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两会期间,我们邀请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和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做客人民日报社,一同进行探讨。 记者: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两位怎么看这部电影的成功 田沁鑫:《哪吒2》是“两创”和“两个结合”的典范。10多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内心生根、开花,《哪吒2》就是结出的硕果之一。中国是个诗歌大国,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气质。古典文学里常有维度的结构,像《西游记》中的三界,《牡丹亭》里的为爱情可生可死,就体现了浪漫主义气质。《哪吒2》更是充分展现灵动多元的“浪漫思维”,小哪吒上天入海,穿梭于仙境与龙宫、现实与幻境。影片的环境设计尽显中国审美,在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方面做到了极致。小哪吒不屈不挠的鲜明个性特点,带给青年观众催人奋进的精神能量。 郝戎:从未见过哪部经典、哪座高峰是“攒出来”“聊出来”“对付出来的”。快餐式创作,不可能出精品,更不可能出经典。《哪吒2》的成功是十年磨一剑的努力,这再次表明:做艺术,一定要有做艺术的样子。 记者:方兴未艾的AI,对于戏剧是威胁还是机会 郝戎:威胁只是表象。我曾经焦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舞台表演会不会变成一种“文化遗产” 随着AI的发展,我越来越自信了。从数据上看,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的票房收入超过了电影市场票房。这说明,百姓对剧场观演有刚需。我相信,伴随AI的快速发展,真人演出、真人与真人之间现场互动的观演关系会更加凸显其珍贵性。科技与人文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市场价值、社会价值会因其独特性而更加受到关注。 田沁鑫:AI的本质是辅助人类高效工作的工具,它在艺术创作上有很大的应用潜能,但艺术家的创作始终是戏剧的灵魂。把握好这个分寸,人可以和人工智能“相敬如宾”,做到人机协作、优势互补。 记者:有网友说,观众对高品质戏剧、影视作品的需求,与优质作品供给不足的落差,是中国戏剧、影视发展最紧迫的矛盾。你们认同吗? 郝戎:有一定的道理。从另一个角度看,话剧进入中国本土100多年了,有多少中国话剧走出国门呢?我有一个粗浅的判断,中国话剧并不缺少作品和传播,缺的是影响力。400多年历史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依然是世界戏剧舞台的主流之一,背后的“爆款公式”是什么?四大悲剧的剧名就是4个人物,莎翁作品的核心和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我认为衡量一部作品的优劣,首先要看它有没有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具有典型性、让观众产生共情共鸣的人物形象。因为戏剧的对象是人,戏剧的使命是以表演艺术为抓手,通过人物形象来表达思想。 田沁鑫: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我们的文明程度和艺术成就非常高。中国式演剧观有上千年的流变,我们国家现存300多个地方剧种,话剧对于我们是一个舶来品,但它同时是一个国际艺术项目。在全世界的艺术节中,戏剧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全世界的艺术家都通过戏剧这一载体表达和交流。戏剧,也理当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手段。让话剧艺术与中国式演剧观相结合,让科技与艺术更好地融合,需要我们戏剧界持续努力。 记者:明星参演话剧带来高票房的同时,也引发关于“文艺向明星要流量”的质疑。你们如何看待话剧和明星的“双向奔赴”? 田沁鑫:一个“流量明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