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6015

时文古代诗歌阅读高频考点 押题练 2025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596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时文,古代诗歌,阅读,高频,考点,押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时文古代诗歌阅读高频考点 押题练 2025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潼关 温庭筠 地形盘曲带河①流,景气澄明是胜游。 十里晓鸡②关树暗,一行寒雁陇③云愁。 片时④无事溪泉好,尽日凝眸岳⑤色秋。 麈尾角中⑥应旷望,更嗟芳霭⑦隔秦楼⑧。 【注】①河:黄河。②晓鸡:拂晓的鸡鸣声。《战国策》云:“鸡鸣而出客。”③陇:此处指潼关附近的山。④片时:片刻,一会儿。⑤岳:西岳华山,在潼关西南。⑥麈尾角巾:都是古代隐士常用的器饰。⑦霭:云气。⑧秦楼:此处喻指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过潼关”,描绘潼关一带蜿蜒逶迤的地形和澄澈明洁的景色。 B.颔联对潼关清晨景色进一步描绘,运用视听结合,展现一个赶路之人的心绪。 C.颈联通过“片时”与“尽日”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繁忙生活的厌倦。 D.尾联“芳霭隔秦楼”有所喻指,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手法类似。 2.整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起伏变化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小题。 夜坐念边事 于谦 萧然一室如僧舍,秉烛焚香坐夜阑。 却笑酒酣毡帐暖,谁怜漏永铁衣寒。 安知天下无三杰【注】,但愿军中有一韩。 世事关心成感慨,旋移书卷就灯看。 【注】三杰,指“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夜深人静时刻,诗人仍在萧条冷清的居室里点烛焚香枯坐,其孤独清寂之感溢于言表。 B.颈联用典故和反问,表明当今天下拥有“三杰”般的人才,军中不缺韩信这样领兵作战的统帅。 C.尾联诗人因夜念边事而生无限感慨,试图从书中寻找救国之道,心系家国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D.本诗熔记叙、描写和抒情于一炉,语言质朴,情感深沉,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 4.本诗颔联与《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暮郊居书怀 白居易 郊居人事少,昼卧对林峦。 穷巷厌多雨,贫家愁早寒。 葛衣[注]秋未换,书卷病仍看。 若问生涯计,前溪一钓竿。 [注]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人事少”点明远离尘嚣的静谧环境,又自然引出白昼高卧与山林相对的生活常态。 B.颔联通过简练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贫寒之人在恶劣环境中的困苦处境,感人至深。 C.“葛衣”句和“贫家”照应,表现物质生活清苦;而“书卷”句则彰显诗人的精神追求。 D.诗歌体现了白居易“言浅意深”的诗风,不事雕琢,主要通过拟人、白描等手法表情达意。 6.本诗的尾联与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都写到了“垂钓”。两处“垂钓”各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游览①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②,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黄庭坚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此词大约写于作者被贬谪时期。②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④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⑤长啸:长叹。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描写了桃花艳溪边、黄鹂悦枝头、美酒伴琴音的美景,通篇表达出词人春日出游之乐。 B.开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热情赞美了瑶草像碧玉一样可爱,将读者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