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6087

统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 课件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2122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语文,统编,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 四年级下册 交流平台 交流内容 交流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 交流展示 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内,姿态、光泽和颜色都不一样,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里自然景物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如,三年级下册的《火烧云》,四年级上册的《观潮》,都是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把景物写得清楚、生动的。 我们也可以按空间顺序来写景。如,游山总是随着人登山位置的变换来描写一处一处景物的,这也就是所谓移步换景的写法。 还可以按景物的类别分别观察和描写。如,先观察群山,再观察河流……或相反的顺序。《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就是这种顺序的范例。 初试身手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北门 纪念馆 松林 芍药园 望湖亭 东南门 郁金香园 南门 天鹅湖 参观路线:南门→芍药园→松林→天鹅湖→郁金香园→望湖亭→纪念馆→北门 示例:我们从植物园的南门进入,沿着左侧的小路往北走,会看到一座小桥,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观赏完美丽的芍药后,继续往东北方向走,就来到了郁郁葱葱的松林。经过松林,就来到了天鹅湖。天鹅湖的水真清啊,一眼望去,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出了天鹅湖,往东南走,就到了郁金香园。这里的郁金香可真美啊,五颜六色的,在微风中轻轻地点着头,好像在和你打招呼。出了郁金香园,向东进入望湖亭,站在亭子上,不远处的天鹅湖尽收眼底。出了望湖亭,继续向北途经纪念馆,最后从北门出游览区。 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示例:我家旁边有一个喷水池,它周围的水泥栏杆是椭圆形的。池正中耸立着一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大鲤鱼塑像。塑像的左边是一个小男孩。他撅着屁股,使劲拖住鲤鱼的胸鳍,好像要把它背起来似的。右边还有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她踮着脚尖,一只手轻轻地抚摸着鲤鱼的胸鳍,好像在和它说着悄悄话。塑像的底座是一个展开的六角形,恰似一朵盛开的荷花。圆嘟嘟的鲤鱼嘴里,喷着六股水柱,射向空中,洒下来时,就像节日的礼花洒满天空。 习作例文 颐 和 园 这篇文章主要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景物。第1自然段点明游览地点后,依次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长廊按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描写;在万寿山脚下,主要描写了半山腰的佛香阁;佛香阁前,作者重点描写了昆明湖面的静美;昆明湖畔,作者重点介绍了湖心岛及十七孔桥。描写每一处景物之前,作者都用一个过渡句介绍地点的转换。 默读课文,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1)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①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②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③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作者移步换景,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顺序游览,“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标红的词语表明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万寿山脚下 万寿山 昆明湖 (3)长廊→( )→( )→( )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七月的天山 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地记叙景物。第2~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点明游览顺序,依次描写“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的美景。第2自然段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描写蓝天、雪峰、峭壁断崖上的雪水、山脚下的溪流、鱼群。第3自然段按从远到近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