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6211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34253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世界市场 全球贸易 初步 形成 最终 形成 曲折 发展 突飞 猛进 又称国际贸易或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组成,因此又称进出口贸易。 世界贸易: 世界市场: 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和。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新航路开辟后 早期殖民扩张 第一次 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 90年代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 冷战结束后 推 动 开始形成 (雏形) 初步形成 基本形成 最终形成 全球化加强 曲折 发展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西欧诸国 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大西洋 贸易 欧美贸易 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三角贸易 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欧洲)→黑人奴隶(非洲)→贵金属、烟草、蔗糖和咖啡等(美洲)→(欧洲) 太平洋贸易 葡萄牙 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中转 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 西班牙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菲律宾)→白银(墨西哥)→马尼拉→中国 【归纳总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纲要下第7课)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多海域贸易齐头并进 知识回顾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选必2第8课) 进程 标志性事件 途径(方式) 影响 初具雏形 逐步拓展 基本形成 最终形成 新航路开辟(15-16C西葡) 武力扩张暴力掠夺 商业革命,商贸中心转移 早期殖民扩张(17-18C荷英法) 武力扩张暴力掠夺 欧洲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 业联系,殖民争夺 工业革命(1765-19C中) 掠夺原料 商品输出 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与扩展,市场经济体制,殖民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1866-20C初)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狂潮 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发展不平衡 知识回顾 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有何表现与变化?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前 新航路开辟后 局部性小规模传统转口贸易 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全球化大规模近代直接贸易 新航路开辟前的欧亚贸易为什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①交通:15世纪之前的海运尚不具备大规模、远距离和安全廉价的运输能力 ②程度:虽然已经有一些以海上贸易为基础的地区性市场网络建立起来,但是这种连接相当松散,尚未能将世界主要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生产力: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对世界的认识受到很大限制。 ④地理:地理环境的阻隔。 1606年现存世界最古老的股票,股票持有人为彼得·哈尔门松,票面价值为150荷兰盾。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2.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原因: (2)表现: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新旧大陆之间商品交流;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①欧亚的家畜家禽(马牛猪羊鸡)、农作物引入美洲②美洲马铃薯、玉米、烟草、可可流向世界 ③原产于非洲的咖啡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④黑奴成为贸易商品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3.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寻找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1)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欧美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 (2)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