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六中2024一2025学年(下)高2026届半期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数字时代,信息通信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互联的方式,智能手机和无线互联网成为 人们彼此相连的端口,传统上面对面的交往模式开始被虚拟化的数字连接取代。在社交平台 中,每个人似乎都可以与他人便捷相连,摆脱现实空间中传统社会关系的束缚,在流动的数 字空间中构建自己的社交边界,获得控制社交距离的自主权。一种连接在场、自由联合、精 准陪伴的“浅度交往”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新型社交方式,“寻找搭子”“云端爱情”“止 于点赞”正是这种新型社交方式的鲜活写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平台寻找陪伴与情感支 持。但在轻便快捷的交往方式背后,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却日浙稀缺。渴望亲密与社交倦怠的 矛盾心理让不少青年人对深度的亲密需求失去信心,逃避人际交往中的时间成本与情感付 出,陷入原子般的“数字化孤独”之中。 “数字化孤独”本质上是网络社交在人们情感结构上的投射。这种由图文符号与信息交 互构造的网络社交只是产生一种碎片化的浅度连接,与生活世界中由在地关系、群体协作、 社会活动交织出的人际网络彼此疏离,从而促生了一种孤独的心理状态。它的形成指向当代 青年群体社交形态的三个特点。 首先,当代青年群体沉迷于线上交往的狂欢,但缺乏线下的聚合与沟通。互联网创造了 高度自由且个性的参与机会,反而让现实场景中的交往显得吃力且束缚重重,越来越多的青 年人以“社恐”来形容这种丧失自由感与自主权的情绪感受,试图以逃离的方式重回由数字 技术构造的想象空间,理解他人与调整自我的意愿显著退化。 其次,青年群体透过数字化形象与他人进行交往,却也因此陷入对数字他人的信任危 机。一方面,数字化的媒介身份并不完全可信。当自我对他人的理解完全建立在对方的个人 叙述与符号展演上,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由对方打造的“拟态环境”之中,文字和图像很可 能是精心构建的技术遮蔽,数字技术与数码物的传递无法取代面对面互动带来的信息流露与 经脸感知。另一方面,数字化的蝶介身份并不完整真切。在“带着而具起舞”的社交平台 中,精心展现的网络形象只能反映个体的一部分特征,这种完美的幻象虽然能带给人理想自 我的瞬时满足,却也造成了一部分信任感的缺失,导致美化自我与怀疑他人同步而行。 再者,青年群体对大规模的浅层交往抱有期待,却在寻找“亲密陌生人”的过程中屡屡 失望。亲密认同的形成有赖于人际过程中“自我袒露与他人回应”的循环。数字技术与社交 平台扩大了人的沟通范围,亲密认同的对象似乎可以跳脱出熟人关系,拓展为网络中的陌生 人,但这种亲密且陌生的交往状态却容易断裂。由于社交过载,人们缩诚了给予社交好友情 感支持的平均深度,自我袒露难以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也难以在诉说者与倾听者之间建立 彼此认同,反而出现了双方对情绪价值的争夺与计算。 “数字化孤独”映射出当代青年的社交困境,背后涉及到的是技术发展、群体心态和社 会变迁的共同作用。 一方面,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使得青年群体可以便捷地接入各类社交 蝶体,社交蝶体平台将大量、远处、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汇聚在一起,使得遥远的联系得以建 立,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低成本交友的机会。但相较于面对面交往,互联网上建立的联系更多 是一种均等的“点赞之交”,大量无差别的数字关联替代了具有情感意义的人际关系。 试卷第1页,共7页内江六中 2024—2025 学年(下)高 2026 届半期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答案 1. A A.“可以在社交中摆脱现实的束缚”错误,原文第一段提到“每个人似乎都可以与他人 便捷相连,摆脱现实空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