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6819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31994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甘肃省,联考,答案,PDF,试题,语文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1.B(“接受了传统诗歌的音乐形式”错误,原文是“胡适倡导新诗,从诗词曲的演变中寻求新的 ‘进化’,不仅排斥音乐,不要唱,而且打破旧格律,连那个音乐形式也不要”) 2.A(B项,“尚不明晰”错误,原文是“回到当时,对诗与歌的分离,音乐界已有广泛认识”。C项, “学堂乐歌涵盖内容广泛,不存在‘告别古典的诗歌革命’一说”与“其中的白话歌词也并非真 正意义上的新诗”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项,“歌词不能算作诗”错误,原文是“从诗的标准看, 歌词可以是各种等级的诗或者不是诗”) 3.C(材料主要论述了中国诗歌从诗乐一体到诗乐分离的演变规律。“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主要强调的是诗和歌在表达情志以及与声音、音律配合等方面的关系,体现的是诗乐 一体的关系,A项错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意思是“情感在心中涌动就用语言表达,语言表达不够就发出叹息,叹息还不够就用歌唱来表 达”,重点在于说明情感表达从言到嗟叹再到歌的递进,体现的是诗乐在表达情感上的关联, 没有体现材料所述的中国诗歌演变规律,B项错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 薄厚云”主要说的是诗歌能够反映社会现实,风俗等,没有涉及诗与乐的关系及诗乐分离等内 容,与材料观点无关,D项错误。“读诗吟歌,诗与歌愈进,则愈有分途之势”意思是“诗和歌随 着发展,越来越有分离的趋势”,与材料所述的中国诗歌演变规律相符,C项正确) 4.①皆能配乐演唱②脱离音乐③“诗是诗,歌是歌”④新诗(每处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5.①在文体划分上,新诗划归文学,是用来读的;歌词划归音乐,是用来唱的,诗与歌的文体界限 分明。②在创作理念上,新诗强调纯文学特征,注重意境和语言美感;歌词强调音乐性,以音 乐性为第一性要求,文学性为其次。③在涵盖范围上,歌词涵盖内容广泛,不限定于某种文学 体裁或特定形式;而新诗有其特定的文学定义和要求。(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A(“正是这一特别之处让‘我’认为值得一探”错误,原文是“但我想,只要确定是长城的一个 关隘,就有其特别之处,值得一探”) 7.B(句子②中“风沙弥漫”与“水草丰美”形成对比,是为了突出二分关周边环境的独特,与想象 中的塞北高原不同,而不是说明二分关的变化情况。距离此地二三里路的二分关仍给人以荒 凉之感,具有塞北高原的典型特征,“与此相同”也不准确) 8.①作者所见的二分关不及其他长城关隘那样壮阔雄伟,且过于平坦、荒凉,均是断壁残垣,所 以有几分失望。②但二分关作为长城关隘,曾经也抵御过千军万马,作者所见的景象都是其 饱经沧桑的痕迹,令作者印象深刻。(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策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圜 诗乐结合是中国诗歌的一个特点,但中国诗歌也有从诗乐一体到诗乐分离的演变规律。随 着文学史的推移,“宋以后之诗人,大抵能为诗而不解音律”。到清末,传统的诗、词、曲已经脱离 如 音乐,“三者皆成为陈设之古玩”,蜕变为纯粹文人化的案头读物,当时梁启超也“不得不谓诗与 乐分”。明清之际,虽然民歌盛行,但它是平民大众传唱的歌曲,没有进入文人精英主导的诗文 部 正统中。书面与口头、雅与俗、民间与精英的二元对立,那时还相当稳固。 长 尽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