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7067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23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
  • cover
教案 课标分析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用简短的文字给我们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小故事。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后悔,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修好羊圈之后再也没丢过羊的小故事。故事内容理解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中感悟“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深刻道理,通过具体的环境中来感知人物,感知故事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都可以悟出寓言的寓意的。 学情分析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最高概括,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是引导学生通过在具体的环境中感知人物,感知故事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能够体会出这则寓言的寓意的。 学习目标 1.会认“寓、则”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理解“窟窿、街坊”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能够根据表格内容复述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明白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并能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学 习 过 程 设 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唤醒 激活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开展“看图猜成语”小游戏,展示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图片,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引导学生猜出成语。 2 提问学生这些成语的共同点,引出寓言故事的概念,即通过简单有趣的小故事蕴含大道理。 3.板书课题《寓言二则》,请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关注“寓”字,通过讲解其古文字形(宝盖像小房子,“禺”表示角落,寓意把道理藏在故事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并请学生领读“寓言”一词。 4.认识“则”字,明确其作为量词的用法,拓展“一则新闻”“一则广告”“一则谜语”等词语,加深学生对“则”的理解。 1.参与“看图猜成语”小游戏,观察图片并猜出寓言故事对应的成语。 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总结寓言故事共同点。 3.齐读课题,关注“寓”字,理解其字义,领读“寓言”一词。4.认识“则”字,学习其作为量词的用法,朗读拓展词语。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自然引出课题;讲解生字字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加深记忆,为后续学习寓言故事奠定基础。 理解 联结 二、初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亡羊补牢”中的生字“亡”和“牢”。 请学生读“亡”字,复习含有“亡”的生字,如“芒、忙、盲”,鼓励学生给“亡”组词,如“死亡”“灭亡”“逃亡”等,齐读词语。 播放关于“牢”字的视频,讲解“牢”指养牲畜的圈,学生跟读“牢”字,复习其多音字“láo”(牢记),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国字框加卷)或形声字的方法记忆“牢”字,联系生活实际,如“羊圈”“猪圈”“牛圈”,请学生领读相关词语,提问课文中“牢”的含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习其他生字词。 结合课文内容,学习“窟窿、叼、街坊、后悔”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动作演示、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例如,让学生到黑板前指出羊圈的“窟窿”,明确“窟窿”就是洞;模拟狼“叼”羊的动作,理解“叼”的意思;通过找近义词“邻居”理解“街坊”;分析“悔”字的竖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