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7234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共26页PPT,内嵌1个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

日期:2025-05-1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75394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个,必修,政治,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考考你 法字为啥有水旁?我们为什要讲法?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一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二 马克思主义法律的思想内容 三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问题1:法律是如何产生的?P74-1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问题2: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P74-1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注意:法律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法治: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相对于“人治”而言,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 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等物质的与精神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一切人只服从拥有权力的人及其意志) 法制:法律制度的简称,主要是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 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只有民主制度国家才存在法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知识拓展:法治与人治 治制与法治 结合视频和教材P75页的内容,说明中华法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问题4.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 中华法系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 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制定成文法 强调礼法结合 西汉时期 三国两晋六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代时期 形成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明清时期 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2)中华法系的地位: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近代中华法系的衰落 启示: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不能照搬他国。(p77) 二、马克思主义的法律内容 1.法的产生: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法的决定因素: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4.法的历史类型: 社会主义法 奴隶制法 封建制法 资本主义法 5.法的特征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P76-4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P76-5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P77-1 (4)如何理解法的职能?P77-2 职能 区别 含义 表现 适用主体 联系 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 维护一定统治阶级的作用 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确认国家政权的性质、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镇压制裁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等。 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文化; 维护社会公平、管理社会生产、提供社会服务、维护公共秩序等。 敌人 人民 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 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两者是统一的,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拓展: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1:一国法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P77-3 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问题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P77--78)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