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7271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616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重庆市,高考,试卷,语文,月考,适应性
  • cover
重庆一中2025届5月高考适应性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 (70分) (一)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穿山越岭为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埃及,钻探技术打出井水,把沙漠灌溉成一片片农田;在坦桑尼亚, "小豆子大营养"项目促进增产创收,浸润民生……中国以创新优势和领先技术助力各国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本国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是各国的共同愿望。但与此同时,"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愈演愈烈。是把科技创新成果封锁起来独享,还是让其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 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是中国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积累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作为"赋能型大国"的应有担当。中国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为了争夺所谓"全球科技主导地位",不会成果独享,而是要让科技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并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 在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世界现代化上,中国有理念引领,也有实践成效。嫦娥六号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世界在惊叹之余,也惊喜发现" ‘嫦娥’ 既是中国的,又属于全人类"。嫦娥六号搭载国际载荷,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中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主张开源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各国共享智能红利。性能优越、免费开源的 DeepSeek诞生于中国绝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的必然。 中国创新赋能世界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在于将和合共生的文明基因融入科技发展。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全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 同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激励更多国家在科技发展的广阔空间深度求索,促进了创新科技的可及性。 中国创新智慧无限,中国胸怀宽广无比,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坚定走以开放合作促科技进步、以创新成果共享促共同发展之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现代化赋能。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DeepSeek的横空出世,震动了科技界,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审视和理解中国创新模式、路径的生动样本。近些年, 高精尖领域几乎每隔一阵就会冒出一款中国的突破性产品,也让更多人试图探秘: 中国爆发的创新力, 究竟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可能一句话就说明白了,那就是:发展科技,要走群众路线。 谁都明白,发展高科技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队伍的培养,又同教育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就把扫除文盲作为建设国家的重要举措,后来又逐渐建立了一套全民教育体制。每个孩子都应该上学,上学就应该努力学习,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在这套庞大、周密的教育体制之下,我们可以从14亿人中筛选人才,只要你在某方面真的具有天赋,几乎不大可能被遗漏在选拔制度之外。这套体制不仅能筛选"尖子",也能培养大量的中坚力量,更能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在讨论科技创新时,人们都会重视天才和精英的作用,但天才和精英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们也需要在一个人才友好的环境中才能凸显出来,他们的构想需要大量中坚力量的落实才能成为现实。这就好比一片森林,只有整体生态良好、万木葱茏,才能不断有参天大树长成。 近些年来中国科技爆发,正是因为我们长期致力于国民教育水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