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8078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67076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知人论世 01 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春色》 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 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 王 安 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学,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 ,世称涑(sù)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佑元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司 马 光 知识补充 02 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谏院中设谏官和御史,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首)、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温国公、荆国公:爵位等级的第一等(公、侯、伯、子、男) 人物称呼:称名、字、号、官职、爵位、籍贯、书斋名等。 王安石(名)、介甫(字)、半山(号),临川(籍贯)、王文公(谥号)、王荆公(爵位) 司马光(名)、君实(字)、迂叟(号)、司马谏议(官职)、涑水(籍贯)、文正公(谥号)、温国公(爵位) 北宋宋神宗时期,内外交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实行新法,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右谏议大夫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抨击新政,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作了回信,信虽简短,但逐一驳斥了对方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们因循守旧、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表明变法是正确的和坚持改革的决心。 背 景 介 绍 读 准 字 音 强聒(qiǎng guō) 卤莽(lǔ mǎng) 见恕(shù) 拒谏(jiàn) 怨谤(bàng) 不恤(xù) 盘庚(gēng) 胥(xū)怨 会晤(wù) 文本研读 03 题意: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答复 回复 司马光 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用官职称呼对方 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代指本人名字 陈述 禀告 承蒙您赐教 指来信 同游共处 交往 常常 持 方法 主张 指政治主张 私下 作谦词 称对方字以示尊敬 王安石陈述:昨天承蒙您来信赐教,我私下认为跟您往来交好的日子很久,但是议论起政事来常常意见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明辨 理解 大致 简单 不详细 勉强唠叨 指勉强解释 表被动 敬辞 给您回信 “辩” 分辩 辩解 即使我想要(向您)勉强解释,最终必定不能被您理解,所以只是简略地给您写了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的原因 指书信往返 希望 “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