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北海市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以交子发行为开端,中国的货币形态从单一的金属货币发行与流通时期,进入纸币与金属货币混合流通时期。官交子发行八十三年后,因不断超发而币值大跌,终被废弃而改为“钱引”。在交子之后,历代王朝都发行过纸币,如南宋发行的“钱引”和“会子”,金代的“交钞”,元代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明代的“大明宝钞”,清代的“大清宝钞”等,但均因弥补财政亏空而不断大量超发,最终丧失信用。各个时代的思想家和官员也提出过一些货币理论,尤其在纸币产生后,对如何维持纸币的稳定进行过若干探讨和实践。如南宋的“称提之术”,即如何调控纸币的发行数量和回笼纸币,以保持纸币币值;元代的“以纸代钱”,即发行不兑现纸币的《至元宝钞通行条划》方案;清代对纸币与金属货币“虚实相权”理论的讨论等。但这些讨论均未触及纸币发行的核心因素———国家信用。直到清代,政府和学界仍然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纸币发行的规律,也难以控制纸币的发行与流通,因此主导货币仍是白银和铜钱为主的金属货币。 宋代到清代的货币以金属货币为主,表明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并不需要大量的货币作为交易支撑,但因主要金属币材铜的产量不高,历代王朝的铸币量长期偏少,不能满足商品经济水平不高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如唐代中后期,每年的铜币铸造额仅十万贯左右。北宋远超唐代,每年铜币铸造额达三百万贯左右,但因大量铜钱外流或被销铸,仍然出现钱荒的现象。从唐宋到明代,不得不分别采用了钱帛兼行、铸造铁钱、实行省陌、发行纸币等方式,对钱荒进行缓解。即使是元明两代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不兑换纸币,都无法取代以铜钱为主体的金属货币的地位。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活跃,从明代后期开始,随着美洲白银的流入,金属货币已基本可以满足社会商品流通的需求。从这一历史过程可以看到;咬子出现后,纸币在金融体系中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纸币发行理论与纸币发行制度历经千年而没有出现重大突破。 (摘编自谢元鲁《从历史看纸币与国家信用的关系———读〈千年交子与中国货币金融〉》,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4 日) 材料二: 在纪念人类最早纸币“交子”诞生千年之际,我们从它的产生、发展和演进中能学到什么呢 第一,民间私人纸币,只能服务于特定的社区和特定地域,它的生命力受到发行机构“交子铺”生存期限的约束,难以成为“永续”流通手段。这样,“民间交子”只能称为社区货币或地域性通货,不是一个政权或行政区域内具有无限法偿功能的流通手段。只有中央政府的政策权力和法律的维持,才能成为法定货币。在今天,任何私人数字货币的功能边界,都不可能脱离特定的地域和发行者及其相关方的业务范围。没有各主权政府的政策担保和法律维持,它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第二,纸币因纸张符号的技术条件,解决了实体货币在数量供给上的有限性难题。,它的这个优越性的发挥,靠的是信任机制。交子处于民间阶段时依赖的是共同体信任机制,成为官方交子之后,靠的是政府对于纸币发行和流通的政治强制干预能力和经济资源的动员能力,以此建立纸币的公信力。传统中国纸币使用的质量和制度改进,不是线性的发展,有曲折和反复。大体上,纸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