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9390

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275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课时
  • cover
三年级下册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本课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一篇散文。文章具体描写了一天之中天空中不同的景物,和大地上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突出了大自然的奇妙。课文篇幅不长,但文质兼美。课文结构完整,描写细致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第一段先总写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第二至十八段再具体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其中第二至八段分别从清晨的景色、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雨点的声音、雨后的美景、傍晚的落日余晖、黑夜里群星闪烁等方面写出了天空中不同景物的奇妙之处,第九至十六段则写出了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绿荫;秋天的风、落叶、蝴蝶和鸟;冬天的冰雪等大地上的不同景物,展示出了大地的奇妙。第十七、十八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指出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文章首尾呼应,使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在师生共读中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文中对大自然的赞美,体会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对自然文学作品的热爱。 语言运用:会认“呈、雕”等9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1个字,正确读写“呈现、变幻”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优美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从不同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描写角度,培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在探究世界奇妙之处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世界的奇妙进行个性化思考和表达。 审美创造:欣赏文章描绘的优美画面,感受世界的奇妙之美,培养审美情趣,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奇妙之处的感受,如绘画、写作等。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天空和大地的奇妙的。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天空与大地中不同景物的样子,感受大自然奇妙。尝试写一写大自然中“极普通的事物”的美。 教学难点 借助组合阅读,内化、运用阅读方法,感悟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 教师: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 )的世界。 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设置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形成初步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初读课文,朗读正音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课文,请大家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之后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两个小组进行展示,一个小组负责1-8自然段,另一个小组负责9-18自然段。 【设置意图】通过指名读、小组合作读,纠正字音,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标。 环节三:默读分类,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描写了奇妙的世界中哪些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顺序出示词条。 清晨的景色、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雨点的声音、雨后的美景、傍晚的落日余晖、黑夜里群星闪烁。 夏日的绿荫;秋天的风、落叶、蝴蝶和鸟;冬天的冰雪 2.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试着将这些景物在黑板上分分类吗?是啊,看来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