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理解诗句,鉴赏手法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活动一 理解句子含意 (一)(2024·四川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途 中 吴 融 一棹归何处,苍茫落照昏。 无人应失路,有树始知春。 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 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 注释 1.“一棹”句:以孤舟无依暗喻人生漂泊,呼应晚唐乱世文人的迷茫。 2.“无人”“有树”联:通过荒芜与春树的对比,写战乱后民生凋敝,唯自然永恒。 3.尾联:直抒愤懑,批判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桎梏,呼应晚唐“儒冠多误身”的集体喟叹。 此诗以苍茫暮色为背景,交织荒芜战火与孤舟行旅,凸显乱世中个体命运的浮沉,语言凝练沉痛,堪称晚唐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作。 活动一 理解句子含意 (一)(2024·四川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途 中 吴 融 一棹归何处,苍茫落照昏。 无人应失路,有树始知春。 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 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 译 文 孤舟一叶要归向何方? 暮色苍茫中落日昏黄。 荒无人烟处本应迷路, 却见绿树方知春意藏。 湖岸旁春耕早已荒废, 江城中战鼓仍在喧响。 读书求仕误尽我半生, 不如弃文习剑换轩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题目,描绘了一幅苍茫之景:诗人独行江上,夕阳西沉,暮霭四起,孤单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B.“失路”,表面指迷路,这里含“失意”之意,透露出诗人经历人世沧桑,心灰意冷、失魂落魄的情态。 C.直到无意间看见水边的绿树,诗人才意识到春天的到来,因此感受到一丝希望,但很快又陷入悲伤情绪中。 D.“春耕废”是视觉描写,“战鼓喧”是听觉描写,共同描绘了一派寂寞荒凉之景,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题目,描绘了一幅苍茫之景:诗人独行江上,夕阳西沉,暮霭四起,孤单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B.“失路”,表面指迷路,这里含“失意”之意,透露出诗人经历人世沧桑,心灰意冷、失魂落魄的情态。 C.直到无意间看见水边的绿树,诗人才意识到春天的到来,因此感受到一丝希望,但很快又陷入悲伤情绪中。 D.“春耕废”是视觉描写,“战鼓喧”是听觉描写,共同描绘了一派寂寞荒凉之景,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 “因此感受到一丝希望”理解有误。诗人在这里只是客观陈述春天的到来,并无寄寓情感的复杂变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题目,描绘了一幅苍茫之景:诗人独行江上,夕阳西沉,暮霭四起,孤单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B.“失路”,表面指迷路,这里含“失意”之意,透露出诗人经历人世沧桑,心灰意冷、失魂落魄的情态。 C.直到无意间看见水边的绿树,诗人才意识到春天的到来,因此感受到一丝希望,但很快又陷入悲伤情绪中。 D.“春耕废”是视觉描写,“战鼓喧”是听觉描写,共同描绘了一派寂寞荒凉之景,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 此题可以用“比较法”进行经验推断,ABD 三项情感都和C 项情感相矛盾。若C对,则其它三项都为错,与题干相矛盾。 2.如何理解“一棹归何处”的含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解析: ①首先,“一棹归何处”写于诗人行路的“途中”。从后文“苍茫落照昏”“无人应失路”等的现实意义看,这里首先指的是诗人在黄昏独行江上,无处问路,不知方向的状态。 ②其次,这里的“何处”不仅指诗人脚下走的路,结合诗歌最后“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里时人的选择来看,诗人生逢乱世,无法实现作为一个读书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文治理想,又“手无缚鸡之力”,无法从戎报国,所以感到人生无望、心灰意冷。 ③此外,诗中“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充分展现了战乱对于社会民生的破坏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