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三国与西晋 1.三国时期,东吴在与魏、蜀军事对抗的长江沿线实行屯田制,各级将领在其防区内组织军士及家属经营屯田,兴办水利工程,使之立足于江东70余年,“地方几万里,带甲将百万”。东吴屯田客观上( )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江南地区的开发 C.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 D.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 2.西晋鉴于(曹)魏朝薄待宗室,以致为自己所篡,于是大封同姓,同姓王可以“入秉机衡,出作岳牧”。此举( ) A.稳固了西晋统治秩序 B.埋下了国家祸乱之源 C.清除了曹魏残余势力 D.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题组2 东晋与南朝 3.南朝时期,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地位很高,“清贵华重”,多由士族担任。但中书省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地位较低的中书舍人手中。中书舍人“既总重权,势倾天下”,多由庶族地主担任。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三省体制初步形成 B.中央机构权力失衡 C.门阀士族逐渐衰落 D.中书权力制约皇权 4.南北朝时期,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保证士族高贵血统 B.维护士族特权地位 C.防止士族门第混乱 D.弘扬士族良好家风 5.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江南自然资源丰富 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题组3 十六国与北朝 6.图1、图2是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出土的壁画砖,这可用来印证( ) 图1 采桑图 图2 牛耕图 A.南北对峙 B.华夏认同 C.民族交融 D.休养生息 7.北魏孝文帝选官任人,“先尽才学”,不仅从世家大族中选拔人才,而且还委任于寒门庶族。李彪“家世卑微”,但有治国之才受到重用。这一措施(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放弃了传统制度 C.培养了改革人才 D.传播了儒家文化 8.《资治通鉴》记述某一诏令“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以上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楚国的吴起变法 B.秦国的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北宋王安石变法 9.(2024广东惠州期末)据记载,十六国时期,前赵刘渊“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前秦苻坚经学造诣很深,曾巡视太学,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据此可知当时( ) A.社会环境稳定 B.思想实现统一 C.儒学影响扩大 D.民族认同增强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0.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提出,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由此可知,西晋( ) A.士族政治具有较强封闭性 B.宗室贵族形成专权局面 C.国家政权被曹魏高官控制 D.官僚队伍来源较为广泛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水利事业有所发展,东晋至梁各朝都修建水利设施,几乎遍及各地,而北方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 A.政局影响经济发展 B.南方经济超越北方 C.北方水利技术落后 D.农业摆脱自然束缚 12.据《宋书》记载,刘宋时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表明当时( )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南方商业更加发达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被武装为私兵。这一状况的存在( ) A.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导致阶级矛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