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太平天国运动 1.19世纪60年代初,江浙官绅士庶丛集沪上,租界内所有房屋顿时人满为患,外商大肆兴建房屋,高价租给中国人居住,出现了“新筑室纵横十余里,地价至亩数千金……商贾辐辏,厘税日旺”的局面。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农民战争的影响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府的招商引资 2.某历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3.(2024广东湛江期末)咸丰、同治以后,一大群汉族士大夫成了封疆大吏。他们跟以往的督抚不一样,不仅自己手里有军队,而且通过收取厘金壮大了地方财政。在这些督抚控制区域,一个个现代化企业破土而出,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篇章。这一局面的出现( ) A.得益于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 B.促使清政府调整地方政策 C.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D.加快社会等级秩序的变化 题组2 洋务运动 4.近代有学者认为:“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该学者意在批判(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维新 D.义和团运动 5.晚清时期,清政府陆续向外国派驻使团,职掌各有不同,其中遣使德国的主要原因是“订购船炮”。清政府向德国“订购船炮”是为了( ) A.镇压太平天国 B.抵抗英法联军 C.推进洋务运动 D.开展戊戌变法 6.有学者评价左宗棠,“他后半生一直在走林则徐未竟的道路,如办船厂、禁鸦片、西定新疆……他是林则徐的接班人”。该评价( ) A.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左宗棠的后半生 B.体现出近代中国人反侵略求民主的主题 C.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D.反映了先进中国人为振兴国家不懈努力 题组3 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7.为阻挠左宗棠收复新疆,《申报》等英资报纸通过有选择地刊载社论乃至编造谣言等方式阻止清政府为西征借款。李鸿章也屡屡参考《申报》等外国新闻报纸,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提出了放弃新疆的主张。材料反映了( ) A.中国报刊业的繁荣景象 B.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历经艰难险阻 C.清朝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D.部分官员对外国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 8.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老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刘铭传率领台湾军民打退法军。此后,清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埠通商 B.减轻赋税 C.设置行省 D.土地改革 9.清末某维新人士针对某不平等条约指出“和约中通商各条将商务税务权利一网打尽,有遍地设机器之条款,而西人动以利益均沾为词,则将来遍中国皆外洋机器,不十年间,无可措手矣”。据此判断该条约( ) A.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反映清政府朝贡体制的瓦解 C.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 D.使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10.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立即出动银行筹资,启动了胶济铁路的建设,并要求5年内全部建成青岛至济南间的铁路。德国的举措旨在( ) A.对华倾销商品 B.掀起瓜分狂潮 C.攫取更多利益 D.建立世界霸权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1.1860年,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后命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又任命其门生李鸿章为江苏巡抚,好友左宗棠为浙江巡抚。这样的安排( ) A.反映出清朝中央集权政治的削弱 B.表明清政府放弃重满轻汉的政策 C.利于通盘筹划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为洋务运动的开展作了组织准备 12.梁启超评论洋务运动:“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他认为洋务运动( ) A.未触及封建君主专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