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9912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2025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306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答案,练习题,同步,必修,选择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 古代印度文化 1.古印度时期,进行城市建设需要用大量数字来计算,而石子计数和结绳计数这两种方式因效率过于低下而不适用。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婆罗门发明计数符号并逐渐被广泛使用。这可用于说明(  ) A.古印度艺术与宗教有关 B.古印度文明世界领先 C.社会需求助推科学发展 D.种姓制度具有优越性 2.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  ) 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 B.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C.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D.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 题组2 古代朝鲜和日本文化 3.高丽王朝的《高丽律》规定:“年古七十以上父母无守护,其子孙犯罪应配岛者,存留孝养。”据史载,高丽“刑无惨酷之科,唯恶逆及骂父母者斩”。这表明高丽王朝(  ) A.法律的礼法融合特征 B.以立法保护弱势群体 C.社会各阶层推崇儒学 D.民族孝文化历史悠久 4.《高丽史》记载:“高丽太祖开国之初,参用新罗、泰封(朝鲜半岛政权)之制,设官分职,以谐庶务。然其官号或杂方言,盖草创未暇革也。”这说明高丽(  ) A.受到儒学深刻影响 B.承袭本土文化 C.全面仿效唐朝制度 D.中央集权强化 5.中国儒家认为“百行孝为先”,而日本武士道在形成之际就将“忠”凌驾于“孝”之上,还强调“义”“仁”“勇”“克己”等武士品质。这说明日本武士道的出现 (  ) A.适应了日本政治发展态势 B.否定了中国的儒家文化 C.意在阻滞中华文化的传播 D.冲击了神道信仰体系 6.以下是某同学的资料卡片 4世纪末,儒家的《论语》等经书传到日本 6世纪以后,儒学在日本贵族阶层之间传播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制定了受儒学影响的《十七条宪法》 13世纪时,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理学,在民众中得到传播和发展 上述史实,反映了(  ) A.古代日本没有形成本土文化 B.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 C.日本对中国文化全方位吸收 D.儒学对日本上层社会影响广泛 7.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说明(  ) A.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 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 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为鉴真所建 8.9世纪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日本绘画的这一发展历程实质上反映了(  ) A.市民文化的高涨 B.资产阶级的艺术追求 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 D.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 题组3 美洲印第安文化 9.美洲圣劳伦佐文化遗址具有如下特征: ·农业出现之前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培育玉米是为了用茎秆酿酒宴飨而非生计 ·长途贩运不会显著提高商品价格,大量羽毛制作的羽冠、头盔更具有奢侈品性质 据上表可推知,当时圣劳伦佐(  ) A.兴建大型公共建筑 B.注重兴修水利工程 C.尚未具备文明形态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10.下图所示为玛雅人雨神(是一个与播种丰收、五谷丰登有关的神祇)像杯。该文物可用于研究古代玛雅(  ) A.农业生产力水平 B.农业文明的地位 C.科学技术的起源 D.自然环境的状况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1.凡遇有重大讼事,古印度国王将亲自或委任一位博学的婆罗门审理案件,并有三位精通吠陀经的婆罗门做助手,证据主要采取神明裁判。这反映出古印度(  ) A.婆罗门教教权的独尊 B.各种姓地位不平等 C.司法实践体现宗教色彩 D.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12.37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