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背诵课文。 (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体会、领悟,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把握诗词大意。 观刈麦 (一)导入新课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 出卷网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 (二)诵读活动 1?请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配乐范读。学习策略:诗歌,经历几千 出卷网年时空变换的淘洗,留存了下来,是汉语言文化的精髓,是形成我们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心理、思想感情、思维方式的养料和根基。因而,要以诵读为切入点,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人情美。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 3?学生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 4?学生齐声诵读。 (三)粗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观刈麦》的内容。学生学习要求与策略: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 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四)作品欣赏 在《观刈麦》中,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 出卷网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等诗句,怎能不撼动读者之心,引起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尤其是作者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条件下那种不同寻常的心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人们岂是不知累,岂是不知热,只不过是趁着天长,要多干些活而已。实在是为生活所迫呀!白居易在《卖炭翁》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所有生活的痛苦、辛酸与无奈,跃然纸上,力透纸背。 (五)诵读感悟 赤壁 (一)导入新课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 出卷网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 (二)诵读活动 1?请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配乐范读。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 3?学生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 4?学生齐声诵读。 (三)粗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赤壁》的内容。学生学习要求与策略: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 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四)作品欣赏 诗一开头,由一支断戟生发对前朝人物和事 出卷网迹的无限感慨,是写其兴感之由。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作者并未从正面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有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使人自然联想到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在《赤壁》一诗中,只认为作者把周瑜之胜归之于偶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