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北京的春节》 年级 六 学校 设计者 教材简析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宿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一点 人文主题: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情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主要部分的 四线 语用线: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思维线:1.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2.通过详略对比,感受作者重点突出民风民俗特点。 审美线:感受老舍语言的“京味儿”美。 文化线:传承优秀传统习俗文化,提升满足感和幸福感。 教学目标(分课时写) 第一课时目标: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详略安排。 第二课时目标: 1.把握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方法。 2.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3.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过程:六程序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所有字体要求:1.大标题楷体小四号加粗2.其余楷体小四号。) 导入明目标 读单元目标 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2.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设计意图)导入明确单元语文学习目标 找法解内容 1.读文提示: (1)默读课文,抓关键词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2)按照时间把课文分部分,并说说每部分的大意。 (3)把部分大意说课文详略内容。 2.读后汇报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年前准备,介绍北京春节从腊月初旬旧开始了,人们熬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做好各种准备。 第二部分(8-13自然段):写年过年热闹的场景。 (第一层8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第二层9、10自然段写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11自然段描写初六店铺开张的情景。12、13自然段描写人们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情景。) 第三部分(14自然段):写北京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 (设计意图)复习概括文章的方法:段落串联法 品读养人文 1.课后思考练习1: 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在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四人小组交流) 1品:读-说写了哪几个方面作特点(理清脉络) (1)课文写了春节的那个时间点的哪些方面。 (2)体会习俗的表现特点。 (3)思考老北京的年味特点与我们的年味有哪些相同吗? 2品:读-说一说(体会“京味儿”语言特点) (1) (2) (3) 3品:总结地方不同的年味特点,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特点,感受不一样的民风民俗,掌握详略得当的方法,为习作写家乡风俗做铺垫。 寻点搭支架 1点:联系本地民风习俗特色。小组交流, 交流家乡年味。 2点: 抓住特定的节日习俗说一说。 需要运用写作顺序(如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3点:详略把握,突出作用。 (设计意图)感受民俗特色,学习写作顺序。 迁移练语言 小试身手:出示本地习俗图片。 过年前: 过年时时: 年后: 采用详略手法写一写,主次分明: 学生写后分享。 (设计意图)把握详略特点,突出特点。 拓展提思维 快速浏览阅读链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