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1942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798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期中,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 语文答案 1.D(“当使用表音文字的国家政权发生改变后”错) 2.D(A “更多表现为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艺术交流”错;B“介绍汉字字体演变过程”错;“表音文字是分析发音特点来理解其意义”错。) 3.B(“前者想要证明中华文明在发展中具有创新性”错) 4.①材料一以反问句的形式强调了唐朝音乐走向大众化是文明交流带来的变化这一观点,使作者态度更鲜明; ②材料二以设问句的形式引出了后文汉字在中华文明连续性中所起作用的论述,使文章更具逻辑性。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5. ①构筑文化认同的基础:汉字超越语言差异,作为统一书写符号,保证了思想文化的统一; ②凝聚民族向心力:少数民族通过汉字学习中原文化,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保证传承的连续性:以汉字记录文献,使文明具有连续性,为后世提供了共同的历史记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答案】6. A 7. B 8. ①开头以雪之大和持续时间之长表现环境之冷,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林祥福此刻生活的困窘;②结尾以“锯子”“浪涛”为喻,写出阳光的明亮、强烈,表现了人们久雪忽逢晴的喜悦,暗示林祥福等人在溪镇的生活挨过了最初的艰难,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开始。 9. ①顾益民不愿收取林祥福的“铜钱”等行为使二人之间仍有隔阂,他的帮助更像是一次上位者的施舍,所以林祥福感觉是拘束的,彼此之间是生疏的。②陈永良一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料着林祥福的女儿,明显与林祥福更为亲近,让林祥福倍感温暖,有家的感觉。 【解析】 【导语】这篇《文城》节选以雪灾为背景,通过林祥福为女儿寻奶的遭遇,展现了溪镇的人情冷暖。余华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严酷环境下的温情:顾益民的威严与慷慨、陈永良一家的质朴善良形成鲜明对比。细节描写尤为出色,如“一文铜钱”的反复出现,既体现林祥福的窘迫,又暗含人性的尊严。结尾的阳光象征着希望,与开头的雪灾形成呼应,暗示苦难终将过去。全文在苦难叙事中透露出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余华对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对李美莲的微笑,解读有误。李美莲负重赶路,她的“微笑”表现的是她坚强、乐观的性格。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倒叙的手法”错,小说采用的是插叙的手法,而非倒叙。插叙是在叙述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解释等作用。文中插入陈永良一家在顾益民帮助下定居溪镇的往事,丰富了小说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也让读者对陈永良一家和顾益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开头“这场长达十八天的大雪刚刚来到时……雪花不断飘扬……天空一刻也没有改变它灰白的颜色”,通过对大雪持续时间长以及天空颜色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溪镇雪灾的严重,营造出一种寒冷、压抑的氛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林祥福“怀抱女儿,在积雪越来越厚的街道上艰难跋涉,为女儿寻找奶水”,环境的寒冷与艰难,衬托出林祥福生活的困窘。 ②结尾“光芒从门缝齐刷刷穿透进来,仿佛要将屋门锯开”“旭日的光芒像浪涛一样迎面打来”,将阳光比作“锯子”和“浪涛”,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明亮和强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久雪初晴时阳光的耀眼和温暖。这种明亮、强烈的阳光,烘托出溪镇人们久雪忽逢晴的喜悦心情。对于林祥福等人来说,这场雪灾是他们在溪镇生活的艰难开端,而此刻的阳光则暗示着他们在溪镇的生活挨过了最初的艰难时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开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感受的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