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5课 统编版|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认识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东 汉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 北朝(439-581) 北魏 隋朝统一 南朝(420-589) (266-316) 灭 灭 383年淝水之战 时空坐标 三国与西晋 东晋与南朝 十六国与北朝 目录 第 部分 壹 三国与西晋 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与少数民族内迁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 建立者:曹丕 都 城:洛阳 时 间:220-265 魏 建立者:孙权 都 城:建业 时 间:229-280 吴 建立者:刘备 都 城:成都 时 间:221-263 蜀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屯田制;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促进西南地区发展。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魏最强 蜀最弱 2、西晋的短暂统一 一、三国与西晋 (1)西晋的统一 ①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②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③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2)统一意义:结束了东汉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3)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263年 曹魏权臣 司马昭发兵灭蜀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西晋 280年西晋灭 吴,完成统一 西晋统一形势图(262年) 3、八王之乱与少数民族内迁 一、三国与西晋 (1)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形势图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即肉汤)?” ———《晋书.惠帝纪》 29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杨骏,统治阶级内部遂爆发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8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时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 释义 ①根源: 西晋建立之初,分封宗室子弟为王者27人,以郡为国,王国各自成立国军。 ②影响: 北方地区破坏惨重,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自此,中国进入长期政权分立的时期 一、三国与西晋 (2)五胡内迁 3、八王之乱与少数民族内迁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释义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鲜卑族、匈奴、羯、氐、羌等族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五胡内迁示意图 西晋时期,少数民族为何内迁? 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 ②少数民族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北方气候寒冷,游牧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影响:①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②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③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6 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 简要说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316年,西晋灭亡。自此,中国历史进入比较长的政权分立的时期 01 02 03 04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少数民族内迁 八王之乱 一、三国与西晋 第 部分 贰 东晋与南朝 东晋的兴亡 南朝 江南的开发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的兴亡 (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灭亡:420年,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东晋政权灭亡。 (3)政治特点:士族专权 政治表现:士族与皇族共治(在特定条件下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士族世代为官,享有特权。 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 经济基础:庄园经济 ◎王与马共天下 琅琊王氏 颍川庾氏 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