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课时 5 草船借箭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著有《三国演义》等。 《三国演义》,章回体小说,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惊心动魄,《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 你对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说一说。 (课后第三题) 词语解释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本文中周瑜因诸葛亮有才能而心有怨恨。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 帷幔:围在四周的帐幕。 那是间富丽堂皇的宫殿,四周围着帷幔,好美啊。 自由读课文,说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边读书边做批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周瑜妒忌诸葛亮。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简要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督军( ) 擂鼓( ) 弓弩手( ) 呐喊( )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课堂演练 dū léi nǔ nà 二、选字填入句中。 呐 纳 啦啦队在( )喊助威,容( )了几百人的运动场顿时热闹起来。 擂 蕾 在诗词大会花( )绽放的舞台上,13岁的她连任四期( )主。 呐 纳 擂 蕾 三、按照课文的顺序,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禁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 ( )周瑜妒忌诸葛亮,用短期造10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1 2 3 4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这课的生字、词语,初步感知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感知故事,了解人物的特点! 互动课堂 默读起因部分,思考: 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周瑜既然有心要陷害诸葛亮,可见十天造十万支是有困难的,是完不成任务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诸葛亮有信心可以在三天之内完成任务。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 思考: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 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思考:周瑜为什 么高兴?他心里是怎 么想的? 周瑜确定三天打造十万支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三天又是诸葛亮自己提出来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诸葛亮受罚的样子。 诸葛亮成功“借”到箭的原因是什么?画出文中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 默读“故事经过”部分,思考: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