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5.草船借箭 北魏 (曹操) 西蜀 (刘备) 东吴 (孙权) 攻打 攻打 联合 派 诸葛亮 东汉末年 读了课题,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 (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2)为什么要借箭? (3)怎样借箭? 初读课文 阅读要求: 做到“三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 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在读懂了的地方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用红笔做上记号。 词语学习 周瑜 妒忌 都督 水寨 擂鼓 呐喊 丞相 幔子 弓弩手 翎毛 整体感知 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2.为什么要借箭? 3.怎样借箭? 借箭的原因是周瑜借( ),令诸葛亮( )。诸葛亮请( )帮忙,巧施妙计( )“借箭”。 军情紧急 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鲁肃 用草船向曹操 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借箭起因。 第二部分(3~9):借箭经过。 第三部分(10) :借箭结果。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如期交箭。 曹操 周瑜 诸葛亮 鲁肃 你对《三国演义》中这几个人物有什么了解? 细读课文 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心胸狭窄 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十天造得好吗?”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比较周瑜跟诸葛亮和鲁肃两人说的话,思考: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阴险、狡诈、公报私仇。 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是怎么应答的。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 因为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 从这里,你能体会出诸葛亮这个人物的什么特点? 从容镇定 胸有成竹 心胸开阔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诸葛亮想的什么计谋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 周瑜 诸葛亮 指导书写 “忌”上面是自己的己,不出头。 “擂”右边上面雨的写法要注意。 5.草船借箭 周瑜 诸葛亮 品读对话描写 嫉贤妒能 顾全大局 深入探究 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古典名著阅读方法一:标上批注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