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 一、晨读知识点 考点 要点提示 民事权利与义务 两个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关系 两个观点: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的内容、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两大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 家庭与婚姻 一个追求目标:婚姻幸福和家庭美满 两种法律关系:血缘关系(父母与子女)和婚姻关系(夫妻关系) 两种财产关系:遗产继承和财产分割 社会争议解决 一个途径:发生纠纷要用合法途径解决 两大区别:四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区别、三种诉讼方式的差异 三种诉讼方式: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四种纠纷解决方式: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考点1 保护人身权和财产权 1.关于“民法”的知识链接 内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事法律关系 主体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自然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客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内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 [提醒] 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即使出于善意,侵犯了他人的权利,可能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人身权 法律保护 法律禁止 生命权 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身体权 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健康权 身心健康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 姓名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 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肖像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权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隐私权 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提醒] 人身权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因此,人身权同时具有不可转让的法律属性;人身权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不能以金钱的价值尺度衡量人身利益;人身权是一种绝对权。 3.保障各类物权 所有权(自物权) 他物权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区别 权利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占有、使用、收益 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 分类 国家所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 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抵押权、质权等 其他 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目的是为了取得物的使用价值;标的物主要是不动产 目的是为了取得物的交换价值;抵押权的标的物通常是不动产;质权的标的物通常是动产 联系 三者都属于民法典规定的物权范畴,都是民事主体依法对物进行管理、支配和享受物之利益的权利 [拓展链接] (1)价值较大的动产,如机动车、航空器、船舶等,其产权的取得、变更,通常也需要依法办理产权登记。如果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善意取得,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