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1.(2025·全国·模拟预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描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美好与和谐;“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楚辞·九歌》展现了湿地的原始景观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习俗;“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由此可知( ) ①世界具有物质性,湿地环境的历史演变有其固有的规律性 ②意识决定于物质,尊重湿地地区文化习俗是湿地保护的前提 ③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历久弥新 ④意识具有能动性,思想上重视有利于在行动上留下大美湿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不涉及湿地环境的历史演变,不能看出其内在的规律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从湿地生态系统的实际出发才是湿地保护的前提,②说法错误。 ③④:《诗经》《楚辞》描绘湿地生态系统的美好与和谐、人对湿地的崇敬与依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材料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重自然的传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历久弥新,也说明积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利于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2.(2025·宁夏陕西·模拟预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真清理黑格尔的遗产,保留了辩证法,但却不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精神辩证法,而是代之以生产力自身变化发展的辩证法,并把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理解为“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③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理论 ④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用生产力自身变化发展的辩证法取代了黑格尔的精神辩证法,这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①符合题意。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理解为“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这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④正确。 ②③: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也没有涉及“经过实践检验”,②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3.(2025·福建·模拟预测)“梧桐叶落金风爽,好雨频频稻谷圆。纵目江山如画里,瓜肥果硕正鲜妍。”该诗以饱满喜悦的心情,描绘了立秋时节的独特景象。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日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预示着草木结果孕子,收获的季节到了。可见(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②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有其固定的规律 ③人们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有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诗人巧妙运用梧桐叶、风、雨水、稻谷、瓜果等意象描绘立秋时节的独特景象,这体现了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①正确。 ②: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日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预示着草木结果孕子,收获的季节到了,这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强调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有其固定的规律,②正确。 ③:材料只是对立秋时节景象的描写,没有强调人们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排除。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都有价值,不能说谁比谁更有价值,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2025·宁夏陕西·模拟预测)古人很早就从结网捕鱼、耕种穿衣等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这一重要方法和原则,并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反复的认识锤炼,成为广为人知的智慧和哲学思想。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相同或相近的是( ) ①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