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9210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5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2165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 cover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课题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教科书 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卷网-) 主题名称 学时 1学时 课标要求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为三部分。紧扣“鉴赏”的主旨,依据认知的逻辑,选取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第一部分“山水情———,点出作为山水画创作对象———山水” 的文化内涵。第二部分“妙夺造化”讲解山水画的创作观,指出山水画创作的两个灵感来源———造化"(客观)和“心源”(主观),提示了山水画表现与真实山水的差异。第三部分“因心造境”点出了“意境”的概念。 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高中阶段的学生其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高速发展,能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和阅历尚浅,对山水画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思想以及其意境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对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蕴含的浓郁山水情怀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作品以及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堂课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学习目标确定 1.理解中国传统文人浓郁的山水情怀,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传统山水画的鉴赏能力。 2.在理解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讨论与自主探究,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形成分析与评价。 3.理解山水情景融合,主客观统一的山水意境表达,确立山水情怀的审美价值观,提高对传统绘画的鉴赏水平,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并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观。对传统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以及对经典作品意境的赏析。 难点 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蕴含的浓郁的山水情怀。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预习本科内容,搜集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相关资料。 学习策略 教法:欣赏法、讲授法、视频导入。 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结果与反思 课堂参与情况 自评、学生互评、师评(综合课堂提问、课堂观察、学习任务 单完成度的评价) 优秀 知识运用情况 一般 作业完成情况、创意度 加油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趣味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播放古琴音乐,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欣赏了一首古琴曲,现在教室内回响起的悠扬音乐就是那一首古琴曲,有人知道它的曲名吗 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高山流水》,优美的山水景物) 教师总结:高山流水不仅是一首悠美的乐曲,也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山水画是山水、人物、花鸟三个主要画科中最受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那它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 现代山水画和古代传统山水画有怎样的传承和发展 让我们一起走入山水画与传统艺术!引入课题《象外之镜———中国传统山水画》。 欣赏音乐,思考问题,引发兴趣。 (一)山水情怀 1.师课件出示《富春山居图》作品。 2.生观察《富春山居图》作品,思考问题:2011 年,《富春山居图》首度合壁展出,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大事。《富春山居图》画的是富春江两岸景色,但我们沿着黄公望的足迹游历富春江,却无法找到画中的山水。画家描绘的是真实的风景吗 为什么要画山水画? (生讨论交流) 师(根据讨论交流,引出本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