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0746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35258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十,-2024,地理,七年级,学期,年下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单元作业设计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知识框架 素养综合检测限时练 选择题 2024年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其采用的新能源比例超过60%。秦岭站不仅填补了我国在罗斯海海域的科学考察空白,也为各国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下图示意秦岭站位置及主体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能源系统采用的新能源可能为( ) ①天然气 ②地热能 ③风能 ④太阳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秦岭站主体建筑采用底层架空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防止被雪掩埋,抗大风 B.预防极地动物侵袭 C.防沙尘暴,抗严寒 D.防暴雨洪涝灾害 3.秦岭站若要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支撑,可以开展的科学考察工作是( ) A.风力风速监测 B.海冰变化监测 C.海洋水质监测 D.矿产资源勘探 为纪念100多年前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两位探险家,位于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被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下图为阿蒙森和斯科特探险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在“最先到达南极点”的探险中( ) A.二人均选择在6-7月向南极点进发 B.二人的出发地点均选在了大西洋沿岸 C.阿蒙森行进方向总体为自北向南 D.斯科特在(81°N,165°E)附近遇难 5.结合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极地环境,该探险活动可能选用的交通工具是( ) A.雪地摩托 B.狗拉雪橇 C.极地矮种马车 D.核动力破冰船 大气本底是指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大气中各成分的自然含量。2024年12月我国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正式运行,该站将对南极温室气体等大气要素进行长期、持续的日常观测。图为南极科考人员维护大气本底观测仪器景观图及相关资料卡。完成下面小题。 为保障观测仪器稳定运行,采取了多项措施:加保温罩;温度降至-10℃时,启动自加热模式;风速连续10分钟超30米/秒,自动关闭跟踪器。 6.在南极开展大气本底监测的有利条件是( ) A.人类活动影响小,大气纯净 B.植被茂盛,空气洁净度较高 C.四季分明,可监测不同季节大气变化 D.交通发达,便于大型监测仪器的运输 7.对观测仪采取加保温罩等预防措施是为了让仪器能够( ) ①抵御南极极寒气候②适应南极极昼、极夜交替现象③降低周边地区风速④在强风暴雪等环境下稳定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对南极温室气体进行长期观测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监测气候变化 C.预报天气状况 D.缓解能源紧张 极地地区指的是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读某极地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示极地地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极地地区为北极地区 B.此极地地区主要为陆地 C.跨360度经度 D.大部分地区会发生极昼极夜现象 10.下图中四种动物,主要分布在此极地区的是( ) A. B. C. D. 11.极地地区示意图中,我国的四个极地科考站,多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12.下列有关极地地区保护与和平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B.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获得更多的海洋产品 C.科考队员将垃圾埋在雪地里或丢入海中 D.各国应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2018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愿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1月,黄河站所在地( ) A.可在午夜看见太阳 B.正值科考的旺季 C.可在夜晚欣赏极光 D.正值企鹅繁育季 14.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前提是开发和利用“北极航道”。若北极航道开通,距离将大幅缩短的航线是( ) A.北美东部至欧洲 B.美国至加拿大 C.日本至巴西 D.东亚至欧洲西部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于2024年1月7日至23日开展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