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0819

第三单元 主题二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6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5365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三,单元,主题,体量,力量,雕塑
  • cover
第三单元 主题二 体量与力量 ———雕塑的美感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主题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如何感受雕塑的体量美,通过详细雕塑作品分析解读,理解雕塑作品中体量的内涵与特征,通过对比分析雕塑作品,让学生认知体量并不等同于体积大,而是一种饱满、具有扩张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空间占据,它是一种艺术性的表现。第二部分:如何 感受雕塑的力量美,通过《拉奥孔》雕像与中国《韦驮像》进行中西方雕塑作品赏析,体会东西方雕塑家们在塑造雕塑的力量美感时所运用的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完全不同的艺术主张。第三部分:如何感受雕塑的形态美,这是从雕塑的形态语言出发,通过引用中国古代雕塑的经典雕塑作品进行分析总结,体会中国古代雕塑“尚意”的美学思想。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对于美术鉴赏部分的学习刚刚适应并学会如何分析一件美术作品,本课通过大量雕塑作品举例分析,开拓学生眼界,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总结,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美学观念的不同。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与能力。通过赏析,学生认识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设计理念: 本课从雕塑的体量美、力量美、形态美三个方面展开进行学习,通过举例古今中外方优秀雕塑作品,再提供给学生一部分资料信息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赏析,调动学生的热情,通过多个学习任务活动设置,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获取知识信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课程学习的引导者与辅助者。 教学目标: 通过教材中提供的雕塑作品和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进行赏析,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师生交流,学生自主分析,正确理解和感受雕塑作品呈现的体量美、力量美与形态美的寓意。 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雕塑的美能够积极主动阐述自己的独特理解,学生对雕塑艺术语言有一种全新的感悟和认知。 通过对中外雕塑作品的鉴赏、分析、比较,初步感受雕塑作品与历史、文化、环境、人文等直接的内在联系,体悟中外艺术家不同的表现情怀。正确认知其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逐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自觉维护、守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与观念。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雕塑作品中呈现的体量美与力量美,通过对不同主题的雕塑作品进行解读,提高学生对雕塑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审美修养。 教学难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雕塑的体量与力量之美,提升文化认知,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赏析法、自主分析法 教学准备:学习任务单、视频资料、PPT课件 授课类型:新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理念 导入 对比《米洛斯的维纳斯》与《沃尔道夫维纳斯》两件雕塑作品都被称为“维纳斯”美神,她们美在哪里?《米洛斯的维纳斯》:人体结构比例动势优美,希腊时期雕塑家对于理想美的追求 ; 《沃尔道夫维纳斯》:原始社会———生殖崇拜如何欣赏、分析、评价一件雕塑作品? 投票并说明这件雕塑作品美在哪里 同样两件维纳斯作品,通过对比让学生选择认为美的雕塑作品,同时说明原因,让学生意识到要学习如何赏析一件雕塑作品。 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 一、感受雕塑的形态美:(一)什么是形态美:形态美:是指事物存在的样貌,或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人物形象:夸张、陶醉、忘情人物动势:手舞足蹈的表演状态二、感受雕塑的体量美:(一)什么是体量?体量:是指事物的体积与尺度,在艺术领域也指作品的秉性与气量。赏析《秦始皇陵兵马俑》和《卢舍那大佛》  1.《秦始皇陵兵马俑》:群体雕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卢舍那大佛》:单一雕塑,体积大,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