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3088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 (四)地理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384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
  • cover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 (四)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聚落建设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时便于生活也是居民考虑的重要因素。图1示意某区域三种聚落区位选择模式,模式一位于河畔谷底处,模式二位于山腰缓坡(阳坡)处, 模式三位于河流交汇处。据此完成1~2题。 1.模式一聚落靠近道路紧凑布局,这主要是为了 A.便于区域行政管理 B.防御洪涝灾害威胁 C.防御地质灾害威胁 D.较少对耕地的侵占 2.与模式二相比,模式三聚落的主要优势有 ①农田土壤肥沃②农田灌溉便利③采光条件较好④居民联系便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近年来,湖北某地政府大力推进“小田变大田”工作,将小块田地通过土地流转向种粮大户集中,并积极探索“智慧农业”与“体验式农业”相结合的农业模式。据此完成3~4题。 3. “小田变大田”可 A.提升机械化水平 B.吸引人口大量回流 C.推动耕地非粮化 D.降低农产品附加值 4.该地布局此农业模式的主导因素是 A. 土地 B. 水源 C.劳动力 D.政策 南宋时期,赣州古城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古城建在章江、贡江交汇的三角洲。为了方便与外界联系,古城在章、贡两江上先后建造了三座浮桥,其南面是深沟高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章江上的两座古浮桥因修建公路大桥而被拆除,而贡江上的一座古浮桥———建春门浮桥被保留下来。该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图2为“赣州市建春门浮桥位置及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 5.古代跨河桥梁多为石桥,而赣州古城跨河桥梁为木质浮桥,其主要原因是 A.当地石料缺乏,木材丰富 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C.江面比较宽阔,启闭方便 D.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 6.与另两座古浮桥相比,建春门浮桥得以保留的原因最可能是 A.历史价值较突出 B.通行需求小 C.抵御洪水能力强 D.拆除难度大 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北坡的封闭性山间盆地中,属内陆咸水湖。1930年流域灌溉面积仅为500平方千米,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灌溉面积增至1540平方千米。图3示意1960—2017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各分量年代距平(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期间伊塞克湖水量的变化特点是 A.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 B.先减少后增加 C.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 D.总体减少为主 8. 1980年以前,伊塞克湖 A.水位持续上升 B.受地下水补给 C.降水持续增加 D.入湖流量增加 9.1960—1986年湖泊水量迅速减少的主导因素是 A.灌溉引水 B.气候变暖 C.降水减少 D.蒸发加剧 阳宗海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部的一个高原断陷湖,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流域环境对气候变化敏感。通过对湖泊底部沉积物中炭屑的分析研究,可揭示阳宗海流域过去13000年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和森林火灾之间的关系。图4是阳宗海沉积物分析重建的森林火灾和气候变化关系图(炭屑含量与森林火灾成正相关)。据此完成10~12题。 10.关于阳宗海流域13000年以来气候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气温呈下降趋势 B. 降水逐渐减少 C.距今10000年前比如今更湿润 D.距今5000年前比如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