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提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体系建构 二、应用解构 材料一 2024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等,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必须继续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提示: 2.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要求。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说明其依据。 提示: 三、知识跨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 (1)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2)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经济与社会》角度 (1)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2)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更好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3)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4)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