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5819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2383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八年级,编版,语文部,学年,2024-2025
    22 《礼记》二则 【经典永流传】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锦书】 【微赏】读书慌忙往往会导致心浮气躁,难以深入理解和体会书中的深意。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个字句,才能真正领略到读书的乐趣,使读书的兴味更加悠长。 一课一赏·读书之趣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嘉肴(yáo)    教学相长(zhǎnɡ) 学(xiào)学半    选贤与(jǔ)能 修睦(mù)   矜(ɡuān)寡  男有分(fèn) 2.晓词义 (1)虽有嘉肴    虽: 即使  (2)不知其旨也   旨: 味美  (3)虽有至道    至道: 最好的道理  (4)教然后知困   困: 困惑  (5)然后能自反也  反: 反思  (6)教学相长    教学: 教与学  (7)学学半     学: 同“敩”,教导  (8)大道之行也 大道: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9)不独亲其亲亲: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亲: 父母  (10)使老有所终 老: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  3.写句意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自我反思;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  (3)故曰:教学相长也。(判断句) 译文: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省略句) 译文: (人们)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6)其此之谓乎!(倒装句) 译文: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默名句 (1)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 。 (2)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 (3)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 (4)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5.记常识   《虽有嘉肴》和《大道之行也》出自《 礼记 》。该书是 战国 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戴圣 编纂的。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1. 2. 【重点探究】 1.[句式特点]这两则短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以《虽有嘉肴》为例加以分析。【深】  《虽有嘉肴》中“故曰”之前,全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景。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2.[内容理解]《大道之行也》中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难点突破】 [论证思路]《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巧】 本文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设喻类比说理,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纳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  知识【深】一点 多种手法增气势 ①使用对偶句与排比句。 ②运用典故与引用。 ③采用反问与设问。 ④注重音韵与节奏。 ⑤逻辑严密与条理清晰。 ⑥锤炼语言与精准表达。 答题【巧】一点 “三步走”分析论证思路 1.了解议论文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