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6636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导言课 课件(共4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622838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国家,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Hi Story ———我们的第一课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黑格尔 01 历史是什么? 北京冬奥会开幕 俄罗斯乌克兰开战 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 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 佩洛西 访问台湾 它们是历史吗? 歷 史 历,过(空间)也,传(时间)也 。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许慎《说文解字》 历史 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构建关于过去的人和事 的叙述。 历史学就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 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葛剑雄 客观 主观 1、历史的含义 一、历史是什么 ①过去的事实: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与历程。 ②历史的事实:有选择地被记录下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③历史的认识:史学家对史料、历史遗存进行分析、加工而形成的解释。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是主观的 2、历史的基本:史料 一、历史是什么 (1)按史料的类型 ①实物史料 遗迹、遗址、遗物等:古代建筑、家具、衣物、钱币、老照片…… ②文献史料 公私文书、档案、文集日记、报刊杂志、书信…… ③口述史料 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对话录、访谈录…… (2)按实用价值 ①一手史料(原始文献):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 ②二手史料: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一般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见 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对传播历史知识有重要作用,但可能存在错误,所以不能当作历史本身。 抗战过程中就知道了抗战总共八年 孝庄为谥号,驾崩后皇帝、大臣议封 以毛泽东诗词制作古代屏风 初级难度 高级难度 明朝嘉靖年间玉米、花生由美洲传入中国 瑜亮情结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 02 为什么学历史? 1、以史为鉴 二、为什么学历史? “读史可以明智” ———弗兰西斯·培根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增广贤文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个人的需要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C 二、为什么学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2016.11.30,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以史为鉴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过去。 2、以史育人 二、为什么学历史? 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 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 ———钱穆《国史大纲》 历史是民族的集体记忆、情感寄托、精神纽带。 2、以史育人 二、为什么学历史? 如果你不读中国历史,你就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伟大;如果你不读世界历史,你就不知道中国为什么落后。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