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7105

11《浪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240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浪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一下11《浪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首散文诗,用诗一般的语言,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与浪花一起玩耍的欢乐场面。本课在表达形式上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浪花比作淘气、活泼的小娃娃,亲切形象,给人以美的熏陶,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课除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外,还配有一幅精美的展现“我”在海边快乐玩耍的插图,教学中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在夏日海边与浪花为伴的快乐。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品味有趣的语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景。 语言运用:能够通过加一加、换偏旁等方法自主识字。 思维能力:联系生活经验,读懂浪花带给“我”的快乐感受。 审美创造: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通过动作演示、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迈步、挠、捧”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眼、泪”两 个字。 2.通过对比朗读,初步体会加上修饰语能使句子更生动。 3.感受浪花的活泼可爱和“我”对浪花的喜爱。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朗读,初步体会加上修饰语能使句子更生动。 教学过程 一、浪花见面礼———词语我会认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虚拟人物小甜(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浪花还带来了见面礼:词语贝壳,快来读一读吧!(学生自读、开火车读) 3.过渡:浪花欢笑着向我们跑来啦!引读第三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第三自然段了,还记得淘气的意思吗 (板书: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虚拟人物情境创设,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实现新旧知识衔接。通过学习任务群的串联,将词语复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激发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浪花探秘队———淘气”我会找 (一)出示学习任务一: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找哪里能体现浪花的淘气,画出来,再大声读一读。 1.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挠我的小脚丫。 (1)识记“迈”字(板书:迈) 联系偏旁做动作理解“迈”就是抬起腿跨步行走。 (2)过渡: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来干什么呢 ———悄悄地挠(板书:挠) ①浪花,你为什么要偷偷地挠“我”小脚丫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②做动作理解:请男生当浪花,伸出小手悄悄地挠一挠你同桌的手心或者后背吧! ③采访小女孩:浪花挠你时,你有什么感觉 指导感受读好下面这句话。 2.好痒啊!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1)识记“泪”字 ①结合图片,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②教师总结。 ③联系生活:你什么时候会流眼泪呢 (2)小甜也笑的眼泪都流出来啦!她的泪水是———开心的、激动的。 指导朗读。 3.总结方法,再读第一自然段: (1)教师总结朗读方法。 (2)同桌互读第一自然段,在学习单上互评,比一比谁读的小浪花更淘气。 【设计意图】本环节践行任务群理念,通过角色代入朗读、做动作体验、多感官联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课文将浪花拟人化的描写。通过“迈”“挠”等动词的理解,培养提取关键信息能力,建立动作描写与浪花的逻辑关联,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二)出示学习任务: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哪里能体现浪花的淘气,画出来,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读出浪花的淘气。 1.对比朗读,体会写法。 浪花跑来了。 浪花唱着笑着跑来了。 (1)哪句小浪花更淘气 (2)教师总结。 (3)指导读出浪花的欢快。 2.过渡:浪花可不是空手来的,它还带来了好多东西呢!带来了什么 出示:这次,它给我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 (1)理解“捧”孩子们,浪花不仅带了礼物,还是用手捧来的,你有什么感觉 (2)识记“壳”字 ①出示小篆的“壳”字,猜猜这是什么字 ②教师结合图片解释。 ③联系生活:你还见过哪些“壳”呢 引导发现“壳”原来就是物体坚硬的外皮。 (3)识记“虾”字 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