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壹 · 屈辱历史———港澳问题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 1860年 《北京条约》 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借新界(租期99年) 1.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属于 问题; 外交/国家主权 壹 · 屈辱历史———港澳问题 澳门半岛 氹仔岛 路环岛 2.澳门问题的由来: 1887年,葡萄牙取得澳门的“永驻管理权” 1864年,葡萄牙人侵占路环岛 1851年,葡萄牙人侵占氹【dàng】仔岛 1557年,葡萄牙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553年,葡萄牙人攫取广东澳门的租住权 澳门问题属于 问题; 外交/国家主权 壹 · 屈辱历史———港澳问题 近代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试图收复香港的努力 时期 概况 结果 北洋政府时期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新界地区,被把持会议的美英法等列强予以否决。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蒋介石提出收回香港,被英美方面以“会议议程”为由予以否决。 失败 失败 近代中国政府收复香港努力失败的原因: 近代中国的国力孱【chán】弱 弱国无外交,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解决港澳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材料: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 ———邓小平 ①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②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 ①有利于顺利回归和统一; ②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 ③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新中国解决港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有什么结果? 武力 和平 和平统一 贰 · 统一政策———一国两制 材料一: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时的谈话》(1978年) 材料二: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 邓小平针对统一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 提出时期: ; 提出的目的/出发点: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贰 · 统一政策———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港澳台 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保留 前提基础 主体 补充 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港澳台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个中国 3.“一国”与“两制”的关系: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重要谈话,阐明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建议。。 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指出叶剑英提出的9条方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一国两制”概念的第一次明确提出。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时说:“收回香港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 问题而提出的。 “一国两制”在实践过程中最先解决 问题。 台湾 香港 贰 · 统一政策———一国两制 4.“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意义: 材料:“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 ... ...